第582章 南方战区的战斗(第2/3页)

部署于哈萨克的华军部队,在开战当日没有发动大规模攻势,原因是杨朔铭一直担心如果西北的攻势失败,苏军有可能会对哈萨克发动进攻,从而威胁到哈萨克及新疆的油田这一中国战争机器的血库。有鉴于此,在战局明朗之前,他决定在这一方向采取守势。

开战第一天,西北集团军群主力从苏军西南方面军第5、6集团军接合部向卢茨克,杜布诺方向发动突击。在这里,由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指挥的苏军第5集团军在兵力上,只相当于向其进攻的张至忠上将第1装甲集群和第6集团军的不到1/3,火力也处于劣势。在战争开始时,该集团军部署在国境线的兵力仅有边防军和步兵第87师主力。在这些部队的后方,第5集团军的步兵第45、62、124师及步兵87师其他部队正在向国境开进,其中除步兵第124师外,其余各师只能投入2个团,而第3个团由于当时还在后方进行营建,因此无法赶到战场。而就在苏军行进到离国境线10到25公里处时,冲过了边境的庞大华军装甲纵队就已经涌到了他们面前。面对无数咆哮而至的装甲巨兽,苏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根本无法组织抵抗,只得拼命后撤。

为了遏制猛扑过来的中国第1装甲集群,红军第5集团军投入了所属的机械化第22军和步兵第135师、反坦克第1旅进行反击。结果他们撞上了华军装甲第13、14师。就在红军机械化第22军军长孔德卢瑟夫少将还不能肯定在他面前隆隆开来的庞大坦克纵队是敌是友的时候,中国坦克的炮弹已经落到了他的身边。孔德卢瑟夫身受重伤,并在第二天死去。但他的部下和苏军反坦克第1旅(莫斯卡连科上校指挥)则以猛烈的炮火暂时阻住了华军的前进。尽管如此,在当天的战斗中,华军仍然得以从第5、6集团军接合部突入10到25公里。与第5集团军相比,在穆兹琴科中将指挥下,担任掩护任务的苏军第6集团军防御暂时还比较稳固。在该集团军防守地段中部,步兵第6军所属的步兵41师从战争开始后几小时就组织了有效的抵抗,华军的进攻在很多地段被打退,曾一度被占领的城市也被苏军夺回。但这里毕竟不是华军的主攻方向。

就在斯大林一会儿愤怒,一会儿乐观的时候,原来准备在4月1日度过一个愉快“节日”的俄国人民也获知了战争爆发的消息。在国境和受空袭地区,人们看见了漫天飞舞、疯狂投弹扫射的中国飞机,有的则遇上了猛烈的炮火和隆隆逼近的中国坦克。鄂木斯克车站的一列苏联火车遭受了空袭,很多人还没明白这飞来横祸是怎么回事就丧失了生命,幸存者这样回忆:“车上一片混乱,人们哭喊着,呻吟着。我抬起头,看到到处都是尸体,碎玻璃和鲜血。一直坐在我身旁的那些乘客,我发现他们的身体还在抽搐,可是他们的脑袋已经没有了。”而在后方城市,更多的人通过莫洛托夫当天中午12时在电台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得知苏联遭到入侵的消息。由于过分紧张,这位曾参与十月武装起义、以毫不妥协的坚定而著称的苏联二号人物在广播时有些结结巴巴,他试图打动苏联人民、包括那些在狂轰滥炸中倾听着的人民的心:“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将被击溃,胜利属于我们!”但实际上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中苏战争的爆发在全世界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这一事件的发生,对英美而言倒并不突然。他们在事前已经获得了这方面的情报。英国人对这场战争持欢迎的态度,因为从此战争的主要压力将由中国人来承受,这无疑是给日暮途穷的大英帝国送来了救命稻草。对英国人来说,战争最好的结局,自然是中苏双方两败俱伤。按当时英国军事专家们的意见,俄国这块“岩石”将被华军这把“锋利的巨斧”劈开,但不会很容易。美国人的看法和英国人大致相同,按美国陆军部估计,中国击败苏联最少需要一年,但最多也不会超过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