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京中突变(第2/4页)

“我方兵力分散是狂妄自大的又一表现。分散兵力是因为我们完全相信,如果敌人一旦被我诱出而情况又需要时,我方各部队能够轻而易举地集中起来。但战斗打响后很分散的兵力却不能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的战斗,这就充分证明了这个计划的荒谬。”

“我方下级军官和士兵所感染的胜利狂也绝不亚于我们的司令官,只不过影响所及不那么厉害、后果不那么深远罢了,但症状是很明显的。归根到底,不仅是在龙三角海战中,而且在整个战争中,日本战败的根源是深深地蕴藏在日本的国民性中。我国国民有一种违背理性和容易冲动的性格,所以行动上漫无目标,往往自相矛盾。地方观念的传统使我们心胸狭窄,主观固执,因循守旧,对于即令是必要的改革也迟迟不愿采用。我们优柔寡断,因此易陷于夜郎自大,这又使我们瞧不起别人。我们投机取巧,缺乏大胆和独立精神,习惯于依赖别人和奉承上司。由于我们缺乏理性,往往把愿望和现实混为一谈,因而行事缺乏慎重计划。只有草率的行动失败后,我们才会理性地去考虑它,即使思考了,但又往往是为失败寻觅借口。总之,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的思想是不够成熟而又不善于调整适应,因此,我们便不知道为了达到我们的主要目的,该在什么时候作出牺牲和作出什么样的牺牲。这些就是日本民族性的弱点。日本所遭到的不幸,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弱点。”

不多时,日本战列舰队和航空母舰战队会合了,在得知航空母舰战队击沉两艘中国大型航空母舰的战果之后,加藤严佑的心里感到略略平复了些。

台湾,基隆港。

当弹痕累累的“伏羲”号战列舰在拖船的拖带下,缓缓驶进港口时,岸上围观的人们爆发出阵阵的欢呼。

这场空前绝后的大海战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了世界。

“怎么伤得这么重?”徐元锦元帅看着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的“伏羲”号舰面,吃惊地问道。

“日本人的超级战列舰,看样子比咱们知道的要厉害。”基隆港基地司令许世芳海军中将说道,“这一仗的残酷程度,难以想象啊!”

杨朔铭紧盯着面前的中华超级战列舰,眼中的光芒又闪动起来。

“伏羲”号的三座主炮塔都已经遭到严重毁损,舰体也有多处破损,甲板上被掀开的巨洞还在冒着烟,扭曲的钢梁铁件随处可见。在这艘巨舰刚刚停稳的一刹那,大队的工人便登上了战舰,叮叮当当有条不紊的开始忙碌起来。

“损失统计上来了没有?”杨朔铭问道。

“在这里。”许世芳将一份报告交给了杨朔铭,“战列舰受损都比较严重,但没有一艘沉没,航空母舰损失比较大,一共损失了7艘,其中包括‘蛟龙’号、‘蟠龙’号两艘大型航空母舰,其余的是轻型航空母舰和辅助航空母舰,飞机一共损失165架。另外有4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被击沉。”

“日本人的损失呢?”徐元锦问道。

“已经确定,击沉日军两艘大型航空母舰,四艘轻型航空母舰,一艘战列舰和五艘重巡洋舰(中国方面还不知道有日舰毁于风暴),以及各类轻型舰艇十一艘。”许世芳说道,“还有一些战果需要时间确认。”

“那就是说,损失其实是差不多的。”杨朔铭看完报告,点了点头,“报媒上所言‘大捷’,其实是有些夸大的。”

“单就战果而论,称得上是大捷,因为自我国有海军以来,还没有哪一场战役能取得如此辉煌之战果。”许世芳说道,“但对整个战争而言,却算不上是什么‘决定性战役’。”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真正的主力决战。”杨朔铭脑中浮现出了“伏羲”号在海上同日舰奋战时的情景,“只是象这样大舰巨炮的较量,以后怕是很难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