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日本人的援兵(第3/4页)

由于排水量受到条约限制,而舰桥等上部结构加重,导致出现了复原性下降的问题,而为了节省重量又导致强度不足的情况出现。事实上,“高雄”级虽然是在“妙高”级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但在续航距离与稳定性等方面较“妙高”级差,而且超重情况较“妙高”级更为严重。“友鹤事件”及“第四舰队事件”事故之后,“高雄”级采取了压载物降低重心的措施,进行了舰体结构加强的改装。

1938年“高雄”号重巡洋舰和“爱宕”号重巡洋舰在舞鹤工厂进行现代化改装,舰体增加水下隔舱,加强稳定性和对鱼雷的防护;大型化舰桥缩小工程,使舰体重心下降。采用四联装鱼雷发射管替代双联装发射管。后烟囱与第4炮塔之间的上层建筑拆除,原位于后烟囱之后的桅杆向后移到第4炮塔前,上甲板增设遮蔽甲板作为航空甲板供水上飞机停放;改装高射炮,提高防空能力,改进指挥设施。另外两艘“鸟海”号和“摩耶”号因战争形势未进行现代化改装,仅进行了少量改进。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高雄”级各舰进行加装高射炮以及雷达等的改进。象“摩耶”号在修理过程中进行了大改装,拆除了位于舰桥前的三号主炮塔,强化防空火力,舰体增设防鱼雷隔舱,并加装了雷达等电子设备。

即便如此,对日本海军来说,“高雄”级重巡洋舰仍然是一级“本未尽善”的战舰,而在这场空前绝后的大海战中,它所存在的固有缺陷将带来致命的后果。

此时站在“爱宕”号舰桥之上的近藤信竹海军中将,正焦急地看着前方闪动的红光。

呼啸的海风吹刮在身上,就算是穿着厚厚的棉大衣和雨衣、戴着棉帽,近藤信竹依然感觉自己冷得发抖,这感觉就好比在冬天吃冷饮一样冷彻心肺。

近藤信竹现在以海军中将之尊,也成了“爱宕”号重巡洋舰上的一位了望员。

如今之所以还能在战舰上有他这样的了望员存在,还是得感谢“龙三角”。

象雷达和无线电设备再先进又能怎么样?一旦进入这片“恶魔之海”,雷达和无线电电台全都停止了工作,而战舰要及时发现敌情或者是观察航行隐患,就只能依靠了望员的那一双锐利的眼睛和挂在脖子上的高倍望远镜了。

尽管山本长官的命令是要重巡洋舰编队保护航空母舰,但在部下激烈的反对下,一心想要和中国人大战一场的近藤信竹这一次听从了部下的意见,来了回“下克上”,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杀进了“龙三角”。

在这样的主力决战面前,近藤中将无法忍受自己缺阵的情况出现。

一直在徐徐踱着脚步驱赶寒意的近藤信竹静下心来,他拿起吊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一边观察战舰的四面八方有没有什么异常,一边继续忍受着寒冷。

刚进入“龙三角”,黑漆漆的海面上什么都没有,而日本舰队的先导舰则伸出一根巨大的光柱,那是“爱宕”号重巡洋舰的航行灯,照着战舰航行的前方,而战舰屁股两侧亮着两盏航灯,为后续跟进的战舰提供前进的方向,当然跟进的战舰与战舰之间还得靠航灯来标示,避免战舰之间间距太短,或间距拉得太大。

看着自己的后方,近藤中将突然觉得在茫茫黑夜中现那么一丁点儿亮光还真是说不出来的惬意,至少让他认为,在这个时候,整个舰队里可不止他一个人这样的睁着眼。心里略有安慰的他,又举起了望远镜,将倍数调至了最大倍数后,他看了看南方,海天相接之间他似乎看到了那么一点朦胧的亮光,就像是战舰的航行灯所出的一样,受地球曲率和距离影响,远远的看去那光线是那样的朦胧。

近藤中将知道,那里应该就是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