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日本王牌飞行员的末日(第4/4页)

宇田大佐注意到一架中国战斗机被自己编队中的轰炸机上的机枪手击中了,但它并没有冒烟起火或是爆炸,而是射出道道火流,将那架击中它的日本轰炸机打得冒出火来,就好象刚才宇田大佐打中那架中国大型水上飞机一样。

很快,日本轰炸机一架接一架的带着火焰和浓烟坠向了大海。

和以往中国战斗机的缠斗战法不同,这几架中国战斗机在一击得手之后并不恋战,而是迅速的脱离同日本战斗机的接触,飞上高空后再次快速俯冲下来,开始又一轮的攻击。

这样完全依赖于自身高速度、重装甲、强火力的战术看似愚笨,但此时此刻却非常有效,尽管中国战斗机被日本护航战斗机击中多次,有的也冒了烟,但似乎战斗力并没有下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将日本轰炸机击中起火。

宇田大佐知道,他碰上的是一种新型的中国舰载战斗机,一群全新的对手。

日本人不知道的是,出现在宇田眼前的,是中国海军新型的“风雷”式舰载战斗机。

由俄国移民舍维尔斯基、卡特维利在中国联合创建的“共和”航空公司为中国空军和陆军航空兵设计的P3M“披毛犀”重型战斗机得到了中国官兵们上下的一致好评,而中国海军原有的“雨燕”舰载战斗机,在面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A7M“烈风”战斗机时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看到中国空军的P3M“披毛犀”重型战斗机在西伯利亚战场面对“烈风”时的不俗战绩,中国海军也邀请“共和航空”设计一款P3M“披毛犀”重型战斗机式的舰载型战斗机。

此前“共和航空”为了打开中国海军的市场,便在“披毛犀”的基础上进行了舰载型的试验,舰载原型机在1943年7月试飞,后来根据海军方面不同的意见不断改进,安装了层流翼和自动空战襟翼,强化了中低空格斗能力。同时为了保证方便生产,沿袭了之前“披毛犀”的丑陋外形,最大平飞速度达到每小时708公里,俯冲速度达到每小时823公里。与粗壮的“披毛犀”相比,“风雷”重型舰载战斗机的整体外形要纤细俊秀一些,但是一脉相承的是高速度、重装甲、重武装和长航程,却又保证了不俗的机动性格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