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第2回合(第3/4页)

这一场血战,东北军15团战死400余人,生还者几乎全是伤员。但他们为战局争得了宝贵的两小时,使骑兵第6师主力赶到并部署了第二道防线,也使钟离卫得以组织力量围剿日军。

万余大军偷渡成功,双方交火,蒙古骑兵第6师损兵折将,使小松原得意忘形;坦克专家钟离卫不过如此,他没进过陆军大学,也来独立指挥大战役。在一战时的战斗,不过是指挥几辆坦克而已,钟离卫在谋略上不行,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然而,小松原高兴的太早了。

第37装甲军军长钟离卫得到前线报告后,当即判断出日军的战术,表面上给东北军造成在战线中央进行主攻的印象,而实际上是趁夜偷渡桑叶河,对东北军实施两岸夹击,钟离卫决定发动三路反攻。

凌晨8时,钟离卫已先行组织了750辆坦克、615辆装甲车、820门大炮和696架飞机,加上30000名步兵、5000名骑兵,前去增援骑兵6师,围歼入侵日军的主力部队。

满而春风的小松原部队很快陷入钟离卫的三面包围。炸弹、炮弹、手榴弹、枪弹雨点般地向日军飞去,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车在日军骑兵中横冲直撞,包围圈越来越小,成千上万具日军尸体和被击毙的马匹,遍布荒野。西伯利亚驻屯军拼命逃窜,许多官兵淹死在桑叶河中。

这一仗进攻日军被彻底击溃,损失兵马9000余人,大内少将以下100名军官战死,草原上到外是燃烧的战车,死马狼藉,尸横原野。

这一仗,西伯利亚驻屯军尝到了东北军步兵、炮兵、坦克、飞机协同作战的厉害。无论指挥艺术,还是武器装备,当年袁世凯时代的中国军队与今日的中国军队已经无法比拟了。

钟离卫果然非同小可,头一仗便使“帝国之花”——精锐的西伯利亚驻屯军落荒而逃。

小松原所部兵败如山倒,但西伯利亚驻屯军并没有就此休战。1942年9月3日,日军第1坦克师团在桑叶河东岸发起攻击,东北军装甲部队奋勇迎击。于是,亚洲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开始了。

日军第1坦克师团长安冈中将率中型坦克、轻型坦克687辆,装甲车537辆,在第23师团步兵联队、工兵联队的配合下,分左、右两线发起进攻。

在30分钟炮火轰击后,安冈中将的两路坦克集群扑向东北军阵地。两道东北军步兵防线被迅速突破,但在第三道防线却遭到东北军大炮的阻拦,坦克和步兵联队被分割,没顶之灾已经来临。

钟离卫这位坦克战专家开始大显身手了。他将东北军第1坦克旅和第7机械化步兵旅用来与安冈中将的坦克师团决战。9月4日中午,中日坦克部队在艾特巴尔高地前面遭遇。在7公里宽的战场上,东北军的750辆“行者”火焰喷射坦克及300余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车,在第5步兵旅的配合下,将安冈坦克师团的687辆坦克和537辆装甲汽车包围。双方的空军在坦克对战的上空也大战起来。

东北军的“行者”式坦克的吨位为43吨,装甲厚,行动半径大,坦克上的85毫米火炮射程远、射速快。而日军的“四”式中型坦克相比之下,吨位只有30吨,相对较小,装甲也薄,行动半径小,坦克上装备的75毫米炮也显得相对落后,而“97”式轻型坦克更无法和东北军的坦克相比。从高地望去,两支坦克部队对阵,好似数量庞大的牛群在与一大群羊对打。同时,东北军全部的大炮也一齐吼叫起来,炮弹全砸到日军坦克后面的步兵和炮兵中间,使得安冈失去了炮火和步兵“肉弹”的支援,只好坦克对坦克硬拼了。

在数公里的战场上,2000多辆战车混战着,顿时炮声隆隆,火光腾起,烟柱冲天,整个草原都开始抖动起来。

东北军坦克在沙丘草原之间左冲右突毫无顾忌,日本坦克则利用每个沙丘时隐时现,巧妙射击。对阵一开始,日军的领队坦克就被击中,第3坦克联队长吉丸清武大佐车毁人亡。一会儿工夫,日军坦克就被击毁400余辆,装甲汽车537辆全被东北军击中起火,车上的乘员跳出来四散逃命。东北军的“行者”火焰喷射坦克,在30米短距离内,逼射着日军轻型坦克,炮口中射出的一道道炽烈的火焰,把玩具似的日军“97”式轻型坦克围烧起来,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烧得日本坦克隆隆地响着翻倒过去,坦克内部也响起了爆炸声。在火海中燃烧的日本坦克从炮口、了望口往外喷火,日本坦克的履带和装甲车厢被烧得歪扭或变曲了,随后就翻倒过去。车内乘员逃不出来的,便在车内弹药的爆炸声中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