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退役军人和他们的武器(第3/4页)

“别担心,不会出现那种情况的。”杨朔铭轻声说着,目光又回到了会场之上。

就在中国的国会因为是否参战问题而乱成一团时,日本人却没有象中国人那样的浪费时间。

当韦维尔将军试图为他的美英荷澳联军司令部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机构的时候,日军开始了又一轮的攻势。韦维尔试图集中精力处理最紧迫的任务:调集所有的人力物力来避免马来亚面临的军事灾难,可是,遥远的距离和不方便的交通妨碍了同盟国。他的参谋长亨利?波纳尔将军在视察前线的则候,对印度军队士气低落的状况大吃一惊,这些军队正在挖壕固守,再次试图将日军阻止在仕林河,这条河是保卫通往吉隆坡的公路的天然防线,也是守住南方的机场的关键,运送增援部队的护航船队要想免遭猛烈的轰炸袭击,就必须守住这些机场。在马来亚东海岸,另一个日本步兵旅团增援了近卫军团,这个军团正在南进以占领关丹简易机场,而且离新加坡不远了。

韦维尔要想守住新加坡,必须制止部队的仓皇撤退。但是很多象斯潘塞?查普曼那样的野战指挥官已经怀疑他们的士气低落的印度士兵是否拥有在森林战斗中打败日本人的能力。“我们前线部队的士兵现在装备得象圣诞树,笨重的靴子、布制子弹袋、背包、干粮袋、水壶、毯子、防潮铺布,甚至还有厚大衣和防毒面具,他们走路已很艰难,打仗就更不用说了。”相比之下,日本人就很有远见,日本士兵一身轻巧的夏装,他们受过严格的丛林战训练,丛林现在反而帮了他们的忙。

此时日军的优势再次显示出来。那一天,他们遇到印度第12师。该师奉命构筑阵地,守卫仕林河前面的一个公路铁路交叉口。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了,但在第二天晚上,前来刺探的日军坦克沿着一条废道从后面包围了阵地,“钩住了”印度军队。黎明时分,印度军队又一次仓皇奔逃,日军的轻型坦克紧追不舍。斯潘塞?查普曼躲在路边浓密的树丛里,注视着日军向马来亚首都的方向突破。日军步兵一天可以前进20英里,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日军的坦克热得可以煎鸡蛋,但它们仍然在快速前进。日军的轻型坦克数量不多,但它们的履带咔嗒作响,汇成一片嘈杂的声音,溃逃的印度军队惊恐万分,以为是数不清的日本坦克在追赶他们。枪支弹药和其它装备又一次落入敌人手中,日军增添了这些装备,马上加快了进军的速度。山下奉文现在可以很有把握地命令手下的指挥官,依靠敌人的给养。盟军在仕林河遭到失败的那一天,韦维尔将军在前往爪哇建立美英荷澳四国最高司令部的途中到达新加坡。他在视察了前方地域以后,意识到日军在开阔地带将会加快进攻速度,使希思将军没有机会集中溃散的印度师来进行另一次抵抗,除非他们后撤一百英里退到柔佛州。珀西瓦尔则说,他的下级未能阻止敌人的进攻是因为“部队极度疲劳”。为了使他们有时间恢复疲劳,重新集结部队,新加坡司令部命令他们一直撤退到柔佛州境内20英里远的双溪麻坡河防线。这是越过海峡撤退到新加坡之前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戈登?贝内特将军奉命以澳大利亚第8师的一个旅增援前线,剩下的部队准备整好队伍,守卫从丰盛港至南面联接新加坡岛的海峡堤道的公路。在南中国海彼岸的菲律宾,美国和菲律宾的部队也在全面撤退。麦克阿瑟将军在他的司令部里踱着步子,好象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狮子。新司令部设在直插科雷吉多尔岛岩石心脏的马林塔坑道深处。一个多星期以来,他日夜研究报告,向战地指挥官发布命令,力图把吕宋岛上的两个集团军从本间雅晴向马尼拉合拢的钳形攻势的利爪下解救出来,从而弥补早些时候的失败。麦克阿瑟巧妙地安排了两个阶段的撤退,成功地实现了“远东敦刻尔克”撤退计划。成功的关键是温赖特将军激发士气的指挥和作战经验丰富的美国正规军及中国志愿军的援助。他们把北吕宋岛上溃散的部队集合在一起,守住五条临时防线,炸毁了201座桥梁,及时地阻止了日军的主攻。日军的进攻速度减慢了,恰好使帕克将军有足够的时间将他在南吕宋岛部队中的15000名士兵从日军手里解救出来,并使他们在温赖特的防线象一座大型水闸卡住巴丹半岛的脖子之前平安撤退到马尼拉的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