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龙王”出世,谁与争锋(第3/4页)

整个编队很快完成了转向,强劲的海风席卷过“应龙”号,将右舷舰岛顶上的信号旗刮得猎猎作响。

随着一声汽笛响起,新的信号旗升了起来,起飞指挥员与甲板工作员在甲板上忙碌起来,机械师也开始用曲轴杆为前面几排的飞机发动引擎,不一会儿,前面几排战斗机的螺旋桨都“嗡嗡”地转了起来。

又是两声汽笛响,横在待命机群前方的一面防风格栅被放了下来,风总算能够毫无阻碍地扫过飞行甲板,与此同时,机群最前排中央的那架飞机被几名甲板工作员小心翼翼地往前方推动了一小段距离,机轮贴到了甲板前方的一道标识线上。

随即,顶着强风半蹲在这架先导机右前方的一名起飞指挥员向敞开式座舱里的飞行员打起了手势,飞行员也用手势回应,表示可以起飞。

起飞指挥员挥舞起手中的信号旗,向舰岛上部的航空舰桥打出了“请求起飞”的旗语。

连续三声汽笛响后,最后的信号旗升上了桅顶:“立即起飞”。

机翼上漆着蓝红黄三色“人”字圆圈军徽的飞机开始在飞行甲板上滑行,仅仅一眨眼的工夫,飞机便轻巧的脱离了甲板,悠悠地飘升到空中。

先导机起飞后立即右转,开始在航空母舰上空盘旋。

紧随先导机之后,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一架又一架飞机接连从甲板上滑跃而起,同样以在母舰上空盘旋的方式,与先起飞的各机结成编队。未完成的编队继续一圈又一圈地盘旋,等待后续机加入。

航空母舰上空的飞行编队越来越大,相应地,甲板上的飞机也越来越少。

当“龙王”号甲板上的最后一架飞机从跑道上跃起,位于甲板前端右舷的那位起飞指挥员终于站起了身,向航空舰桥打出旗语:“起飞作业完成……”

舰桥上,一位年轻的参谋按下了手中的怀表,面露不悦之色:“二十分二十四秒,有些太慢了吧?”

“演习结束后,召集全体作业官,继续研究节省时间的办法。”舰队指挥官——一位海军少将平静地命令道。

“是,司令官。”

被称为司令官的那位海军少将名叫温安良,是这支航母编队的指挥官,他此时正亲率新服役的“应龙”号航空母舰及其护航编队,在琉球外海北部的演习场进行航空作业和舰载机攻击演练。

而他们的对手,是另一支以重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为核心的“战列舰队”。

温安良遥望着一架架鱼雷攻击机奋力爬升追赶编队,下意识地看了看腕上的手表。

“应该马上起飞第二波了。”那位参谋军官——杨朔铭的儿子杨兆华说道。

温安良点了点头,果断下令:“立即清理甲板,准备放飞第二攻击波!”

天空中,三十架“雨燕”舰载战斗机与三十四架“青鸾”舰载攻击机组成的第一攻击波终于完成了编队,在转向目标前,先以整队进场的姿态浩浩荡荡地通过了母舰上空。

目送着渐渐远去的机群,舰员们纷纷挥转起了军帽——这是对飞行员们平安的祝福,也是对胜利的渴望。

汽笛再次鸣响,桅杆上的旗子降了又升,“应龙”号的飞行甲板再度忙碌起来。

升降机开足马力地上下运动,将已经在机库中装好弹药的战机源源不断地送上甲板。所有的人都在一丝不苟的操作着。

看到甲板上的场景,杨兆华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但他还是认为,这样的谨慎操作是必须的。

虽然到目前为止的情报中,还没有发现世界上哪个国家装备了足以摧毁象“应龙”号这样的大型舰只的航空兵器,以及与中国海军相当的舰队航空母舰。但杨兆华仍然不想因为这是一次演习而图省事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