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新首相人选(第3/4页)

“德国首相遇刺身亡的消息,我想大家已经听说了。”杨朔铭说道,“关于德国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希特勒去世,德皇当务之急是任命一位新首相。”周冠笙想了想,率先说道,“新首相必须得有和希特勒差不多的威望和资历才行,而且应该也是德国国社党的领袖。”

“你觉得谁最可能成为继希特勒之后的新首相?”杨朔铭问道。

“施特拉塞尔的可能性最大。”周冠笙说道。

“说说这个人的情况吧。”杨朔铭向周冠笙点了点头,周冠笙在脑中飞快地回忆了一下施特拉塞尔的情况,开始了介绍:

“格雷格尔?施特拉塞尔1892年出生于巴伐利亚。他比希特勒年轻三岁,是药剂师出身。同希特勒一样,他也得到过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在战争中从一个普通士兵提升为中尉军官。施特拉塞尔在1922年加入德国国社党,不久就成了下巴伐利亚的纳粹党领袖。他的躯干魁梧,精力过人,喜欢讲究吃喝。也上一个有才能的演说家,而且还是个出色的组织家。施特拉塞尔在精神上和思想上都有其独立性,他拒绝向希特勒低头,也不肯认真对待这个奥地利人要在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中成为绝对独裁者的要求。他对国家社会主义学说中‘社会主义’的部分应该是真心向往的。”

“施特拉塞尔在巴伐利亚使国社党得到了足够的选票,成了邦内第二大政党,在国会中得到了32个席位,其中一席就归施特拉塞尔。在1926年的竞选中,施特拉塞尔曾在德国北方进行活动,同那里的极端民族主义团体结了盟。他在那里有个人的联系和一定的影响,而且也是国社党中唯一有这种联系和影响的领袖。希特勒曾让施特拉塞尔到德国北方去组党。他在柏林创办了一家报纸,名叫《柏林工人日报》,由他的兄弟奥托?施特拉塞尔主编,还有一份双周刊《国社党通讯》,供党内工作人员阅读,内容是关于党的方针政策的。此外,他还在普鲁士、萨克森、汉诺威和莱茵兰奠定了国社党组织的基础。”

“施特拉塞尔此人有些象台精力过人的发电机,他在北方到处奔走,发表演讲,指派区领袖,建立党组织。他选择了一个名叫保罗?约瑟夫?戈培尔的莱茵兰人做他的秘书兼《国社党通讯》的主编。这个人对国社党的宣传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听到“戈培尔”这个名字时,作为会议一员的江雪莹注意到了杨朔铭的眉头动了一动。

“吸引戈培尔的是施特拉塞尔的激进态度,是他开初信奉国家社会主义中‘社会主义’的主张。他们两个人当初都想依靠无产阶级来建设国社党。但这在希特勒看来,完全是异端邪说。施特拉塞尔兄弟和戈培尔在北方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激进的国社党左翼力量,使希特勒感到越来越不安。因为如果听任他们自由发展下去,他们可能把整个国社党都抓过去,实现希特勒所竭力反对的目标。1927年秋冬和次年2月间双方曾正式摊牌。”

“这是施特拉塞尔和戈培尔在一个当时在德国引起大规模骚动的问题上迫使希特勒摊牌的。这个问题就是社会民主党和共有党建议德国政府征用和接管各王公贵族的大庄园和财产。按照德国宪法,这个问题要交付公民投票来决定。施特拉塞和戈培尔建议,国社党同共有党和社会民主党一起支持这个征用贵族财产的运动。希特勒闻讯大怒。因为在这些王公贵族中,有不少人曾经给国社党捐助了款项。此外,有一些大工业家也开始在经济上对希特勒的运动给予资助,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希特勒很有可能在打击共有党、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工会方面起有效的作用。如果施特拉塞尔和戈培尔的计划得逞,那么希特勒的收入来源就可能马上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