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铸就强国之基(第3/4页)

考虑到要加强自己的重工业基础、同时实现技术更新换代,杨朔铭主动向美国购买其过剩的机器设备。杨朔铭通过种种手段,包括与美国各大家族财团打交道,从美国搞到中国想要的东西。而现实的美国资本家们发现这当中的利润时,也表现出了精明的商业头脑,争先恐后地跑到中国来搞推销。当然,有些不肯转让的技术和要价太高的设备,则需要靠杨朔铭设在美国的各大“代理公司”出手。代理公司的一种作法是通过中间代理收购目标公司的股票,从而掌握其控股权。他们的作法被美国金钱大亨摩根讥笑为“中国式土财主的办法”,可摩根并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这些公司就成了中国在美国最大的一笔财富。

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陆上出现了少有的和平与宁静。从东北到华南,从新疆到西藏,从西伯利亚冰原到哈萨克草原,大家都埋下头来搞建设,在和平的环境中谋求发展。起带头表率作用的是各个自治省和北京的中央政府,而北京政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杨朔铭。

与以往靠武力征战和政治权谋获得权力的弘宪皇帝袁世凯不同,杨朔铭更象是一位建设者而不是征服者。为了医治多年战火给中国造成的创伤,杨朔铭辅佐大总统徐世昌,制定了各项发展建设规划,从铁路交通到农田灌溉,从工厂电站到山区学校,从医院码头到防洪大堤,他用自己的辛勤和心血在曾经饱经罹难的中国大地上编织起了对未来的梦想。此外,他大刀阔斧的推动政治体制改革,重新修定了新的法典和制度,向中国几千年来由政府控制一切的官本位传统发起挑战。他聘请外国专家,派人出国进修,大力兴办教育,甚至鼓励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条件是他们要承担起乡村扫盲教师和医生的义务。

除了全心搞建设外,杨朔铭的主要业余爱好便是悄悄溜出北京搞微服私访,他的这一爱好也影响了北京政府高层。没过多久,中国的大街小巷都谈论起了“清天大老爷们”微服出访的种种奇闻佚事。先是说有一次,一位为给儿子治病而被迫卖身的寡妇被一位好心人救下,当恩公问她怎么会沦落至此时,她哭着说都是狗官在发大水那年抓了她丈夫去欧洲打仗战死,害她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哭着哭着就骂起害她一家的狗官及其后台北京政府来。恩公又问她为什么没拿到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她说根本就没人告诉她有这笔钱,就是有这笔钱她也不可能从如狼似虎的官府那里拿到。那恩公便给她写了张字条,叫她去找当地的官府。她提心吊胆拿着字条去了,哪知那些官见了这条子都对她恭敬得不得了,不仅重重补了她一笔抚恤金,还帮她置了几亩好田和一头牛。只是在问了乡里一个识字的先生后,她才知道,那张条就是陆军部总长蔡锷将军本人写的。而另一个说法则是一个饥饿的母亲抱着垂死的婴儿,被过路的好心人救起,也是哭骂了一通官府之后,恩公给了张字条叫她去找官府,后面有官问她哪里见到的大总统,她才知道自己得遇贵人。随着故事的越传越广,从一种情节里发展出了另一种情节,从一个故事演化出另一个故事:山野里的樵夫、河边的放牛娃、破庙里的叫花子、告状申冤的民妇、路见不平的好汉、贪赃枉法的恶吏、为富不仁的土豪、鱼肉乡里的恶霸、逃难的灾民、放高利贷的奸商、遭人陷害的工友、打家劫舍的山大王、飞檐走壁的江洋大盗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和离奇情节,都出现在了微服私访的动人传奇之中。在越传越神的故事中,最离奇当属于这个了:四川大学的一间隐密的屋子里某天举行了秘密集会。与会者个个热血激昂地抨击了中国政府搞金权政治、做美国人的傀儡、镇压革命运动、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的种种反动和暴劣之举,当轮到最后一个人发言时,屋角的阴影里传出一个平淡的声音:“感谢各位直言不讳,但这些都不是我的本意,今后我会时刻谨记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来警示自己。”没等吓木了的学生们合上惊呆了的嘴,发言者已无声无息地离开了。最后,甚至于十万大山里的一位瞎眼老农气急之下,竟对上门收租的地保说:“你们不要欺人太甚!不然我爬出山去,见人就说你们的坏事,一传十十传百,哪天上边就会有人来找你们,看到时他们怎么治你们!”当信心满怀的杨朔铭迎接来他担任财政部总长后的第四个春天时,一个神话已经在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了。第一次享受到和平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中国人民从这位年轻的领导者身上找到了一样失去已久的东西:希望。正是他给他们带来了过上新日子和好日子的希望。在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的雪域高原上,广大的藏民甚至传说杨朔铭是大威德金刚现世,一位应世而生的圣主明君。就连日本陆军的情报部门和在华间谍机构也不得不承认,杨朔铭靠大搞建设、发展经济和“狡猾地制造和传播笼络人心的个人宣传”,已经成功地“欺骗了中国广大的无知民众”。杨朔铭使中国政府得到了一件从袁世凯以来历任领导者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