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非正规武装力量的行动(第2/4页)

“这里应该是他们真正的仓库位置吧?”队长注意到了几张手工绘制的地图,拿起来看了看,问道。

林宏民看了一眼那些地图,指着其中一张的一处位置点了点头。

“从交通状况来看,应该是这里。”林宏民说道,“我们可以问问那个俘虏。”

“先离开这里再说。”队长说道。他和林宏民离开了这间屋子,吹了吹竹哨。

不一会儿,当所有的人都离开时,整个村落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

“火这么大,不会把这林子也点着了吧?”望着身后熊熊的火光,一位队员笑着说道。

“不会的,这里的气候,湿热多雨,这火烧得热气上升,过不多久就会有雨下来。”林宏民回头看了一眼,说道。

“其实咱们这么做,是白费力气。”洛永玄突然说道。

“为什么这么说?”一位队员问道。

“哪怕是我们找到真正的仓库,毁掉它们,这里的人还会把种出更多的鸦片出来。”洛永玄看了看林宏民,说道,“是不是,秀才?”

“不错。”林宏民的声音透着一丝悲愤,“我们并没有打击到他们的源头。”

“源头是什么?”一位队员问道。

林宏民转头看了他一眼,说道:“英国人。”

“什么意思?”听了他的回答,好多队员都是一愣。

“那是1825年吧,一支全副武装的英国考察队到达今天咱们现在所在的这一片地区。这支考察队在勘察完地形后,他们用当地人从未见过的先进武器,很快驱逐了大部分原住民,并以这里往北边的果敢县为大本营,安营扎寨。英国人通过对这片地区的全面考察,认为此地非常适于种植鸦片。英国人很快开始了试种,历经三年,非常成功,于是开始在果敢、大勐洋等地开始大面积种植。而收获的鸦片则大部分销往我国内地,毒害国人。英国人的行动遭到了当时的缅甸王朝的极力反对,当地掸邦各族纷纷起来与之斗争,加之当时满清政府也出面干涉,于是很快将之驱逐。但是,以侵略扩张为基本国策的英国人,已充分了解到缅甸的经济价值,以及其作为未来进犯我中华的地理战略价值。于是很快以英属印度为基地,对缅甸开战,两次武装占领,灭亡了缅甸王朝,并将其并入印度,作为一个省份。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满清王朝惨败。1886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军的武力胁迫下,与之签定屈辱的《中英会议缅甸条约》,将云南南部的果敢、班洪四县割让给英国。这样,英国全面控制了这一地区,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大肆播种鸦片。最终使这里成为了全世界的鸦片种植基地。”

林宏民的声音不大,但此时每一个队员都听得清清楚楚,很多人脸上都现出了悲愤之色。

“你怎么对这里的情况知道的这么清楚?”一位队员好奇的问道。而林宏民只是看了看他,没有回答。

“秀才是蓝旗军后人。”队长看了看大家,替他回答道。

“蓝旗军?”

“对,蓝旗军。”洛永玄看着林宏民说道,“路还远,秀才给大伙儿讲讲吧,让大伙儿知道是怎么回事。”

林宏民抬起头,望向前方的丛林,讲述起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和议达成后,原果敢县知府林洪烈在得知果敢被割让后愤然辞去清廷另授予的车里知府之职,率麾下一千多忠义官兵孤军与英军对抗。当地掸邦首领罗之曼也激烈反对英军役使族人种植鸦片,揭杆而起反抗英军。罗之曼很快遭到了英军的血腥镇压,被迫率残部退入深山,坚持抗争。林洪烈起兵后,罗之曼便率部投奔,与林洪烈合兵一处,是为‘蓝旗军’。”

“蓝旗军组成后,以林洪烈为大元帅,罗之曼为大将军,广纳忠勇义士,拥兵两万余人,与英军长期作战,达五、六年之久。期间大量破坏鸦片田,消灭英军有生力量,给其以有力的打击。英军对蓝旗军作战屡遭失败,于是在不断增兵的同时,采取外交手段向清廷施压,要求清廷出兵配合英军镇压蓝旗军。而腐败无能的清廷竟然被迫接受了要求。蓝旗军虽然勇悍善战,但架不住两面受敌,又无援军,虽誓死抵抗,却怎奈寡不敌众,开始节节败退。最终,林洪烈与罗之曼带领五千将士退到萨尔温江边,遭到英军和清军的合围。五千义士终于弹尽粮绝,血染萨温江,全部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