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中庸之道(第4/4页)

“至哉斯言。”杨朔铭点头赞许道。

“他还撰文称:一般人只知道做共和国民需要较高的知识程度,而不知道专制更需要特别高明的天才与知识。专制是比自由民主更需要技术含量的事情;俄国布党的成功其实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事件,是百余年中整个欧洲文明教育训练出来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四万万个阿斗’的国家,再英明的‘诸葛亮’,也搞不好他的专制。”

“再说,中国今日有什么有大魔力的活问题可以号召全国人的情绪与理智,使全国能站在某个领袖或某党某阶级的领导之下,造成一个新式专制的局面呢?”徐树铮想起了冯基善的通电,说道,“咱们中国,毕竟不是俄国。”

“对。”杨朔铭说道,“苏俄的专制,一是领袖的独裁,二是一党的专政,三是一阶级的专政。想搞专制,在具备高水准的专制人才之外,还须有一个富于麻醉性的热烈问题,可以煽动全国人心,可以抓住全国少年人的热血与忠心,这样才可能出现专制政权。现实的中国,不存在这样富有麻醉性的热烈问题,更没有可以煽动全国人心的口号,所以中国搞不成苏俄式的专制。”

“老师的意思,就是咱们中国,得在独裁和专制之间,走一条‘中庸’的路线了?”徐树铮终于明白了段祺瑞苦口婆心引经据典的说了这一大堆,是什么意思。

“民主政治是常识的政治,而开明专制是特别英杰的政治。特别英杰不可必得,而常识比较容易训练。在我们这样缺乏人才的国家,最好的政治训练是一种可以逐渐推广政权的民主宪政。中国的阿斗固然应该受训练,中国的诸葛亮也应该多受一点训练。而我们看看世界的政治制度,只有民主宪政是最幼稚的政治学校,最适宜于收容我们这种幼稚阿斗。我们小心翼翼的经过三五十年的民主宪政的训练之后,将来也许可以有发愤实行一种开明专制的机会。”段祺瑞看着杨朔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