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通往灭亡之路(第3/4页)

而由于在灾后日本大肆屠杀朝鲜人,在日之朝鲜人共近万人死难,激起了朝鲜人的普遍愤怒,由中国托管之北部朝鲜各地均爆发了大规模的集会抗议和示威游行,而仍由日本占据之南部朝鲜则发生了武装暴动,随后朝鲜民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最终导致中国政府迫于朝鲜民众要求中国帮助朝鲜复国的压力,在托管五年后不顾日本方面的反对,提前结束了对朝鲜北部地区的委任统治,以平壤为国都成立了“朝鲜共和国”。此后朝鲜便成了“日本帝国身上一直流血的伤口”,致使日本为了保住朝鲜南部牵扯了大量的精力,并成为了日后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导火索之一。关东大地震对日本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这场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中,日本人共计死亡99331人,下落不明43476人,受伤103733人。房屋毁坏128266间,严重受损126233间,烧毁447128间,而地震后引发的大火,使东京烧失面积约38.3平方公里,东京85%的房屋毁于一旦,横滨烧失面积约9.5平方公里,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海啸卷走、冲毁的房屋也达到了868所,日本海军在海啸中损失巨大,包括“加贺”、“土佐”两艘主力战列舰及未完工的“天城”号战列巡洋舰、“那珂”号巡洋舰等多艘军舰及大批商船毁损沉没。日本各方面直接财产损失总计高达300亿美元。

关东大地震的发生使日本两百年以来的江户文化瞬间化为灰烬。日本人由此大感国土之狭小,国土自然灾害频发,因此想要对外“开拓生存空间”。此后日本专注于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开发,日本先后在其所占据的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建立了大量的移民村,使大批日本人迁移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资源的开发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使日本的军事实力大大的增强,侵略野心也急剧膨胀。在试图重新吞并朝鲜的同时,日本仍然和以前一样,主要目光瞄在了近邻中国身上。关东大地震后,日本为缓和国内压力,弥补国内的资源不足,制定了一系列侵华策略,“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成为了日本的国策,关东大地震使日本国内陷入困境的同时,也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脚步,而正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但此时的日本,无论是“准天皇”裕仁,还是普通的民众,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正一步步的走向地狱。

处理完公文的裕仁感到了深深的倦意,他离开办公室回到了自己的卧室里,宫廷女侍服侍他躺下,但不知怎么,裕仁虽然感到疲乏,但却没有丝毫的睡意,这让他感到有些难受。

此时的裕仁,脑海中不知怎么浮现出了在地震海啸当中触礁沉没的“加贺”号和“土佐”号战列舰来。

对于这两艘战列舰,他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第三次英日同盟到期之前,1921年3月3日,即裕仁正式摄政后的第三年,20岁的日本皇太子摄政宫裕仁亲王乘坐新建成不久的“加贺”号战列舰,在“土佐”号战列舰的护卫下从横滨出发,前往英国访问,谋求将“英日同盟”延续下去。这次出行也是为他回国以后继承天皇之位作的铺垫和准备。

作为裕仁第一次出国访问所乘座的“御召舰”,“加贺”号和护卫的“土佐”号此行也有向英国展示实力的意思在里面。只可惜的是,这两艘新式战列舰归国后还不到两年,便在关东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中香消玉殒了。

现在回想起乘舰出海访问的那段经历,裕仁便感觉到似乎那时便有种种不祥征兆在预示着什么。

裕仁的舰队一路途经香港、新加坡、科伦坡、亚丁、苏伊士、塞得港、马耳他、直布罗陀等地,全都是大英帝国最主要的海军基地,在这些地方,他受到了英国殖民地政府和海军部热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