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雨夜伏击(第3/4页)

一张严严实实的大网在黑暗中悄悄的张开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人们瞪大眼晴,只等鱼儿钻进网里。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三天三夜过去了,信号竟然一直没有出现。别动队员们因为睡眠严重不足而警惕松懈,许大队长的眼睛也充满血丝,情绪烦躁不安。他盯着黑沉沉的雨夜,觉得自已的脑袋好象一只拧得过紧的发条,无数不祥的推测和问号折磨着他,使他绷紧的神经不堪重负脑袋一阵阵发痛。

黑暗中他仿佛看见“王老板”那双无所不在的眼晴。

“……计划很好,我已呈报局长批准执行。”“王老板”说话声音不高,却很有分量,那双微微眯缝着的眼晴里射出一种类似钢铁一样冷冰冰和寒气逼人的东西,让每个信心不足的人都会背心里嗖嗖地冒冷汗。

“……你代我向参加行动的全体同事传达局长的指示,第一句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第二句是‘肃清内奸,保护百姓’……这次行动哪一级出了纰漏,我拿哪一级队长的人头是问。你记住,我将随时把你们的胜利消息报告北京……”

许大队长已经下达命令,一旦围捕开始,一定要做到谨慎,决不放过一个苏俄特务和布党分子漏网。他要亲自把这伙凶恶的苏俄间谍头目一网打尽。

但是狡猾的敌人偏偏迟迟不肯露面。

许石友不自觉的伸出手摸了摸怀中已经装上了消音器的特种手枪。

在这个时刻,只有武器那冰冷的金属质感才会让他安定下来。

而消音器这种不会引起恐慌的先进装备,也让他感觉更加的踏实。

消音器这种东西,其实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美国人马克沁1902年就发明了商品化的消音器。但许石友和战友们所装备的消音器,却是“人和”公司的产品。

“人和”公司生产的消音器是一种配备给特工人员用于附加于枪械上的装置,用来减低子弹发射时所产生的噪音和火光的程度。因为在中国,刺耳的枪声总是能够引起民众的恐慌,让人们联想到镇压和暗杀,不利于特殊任务的遂行。而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特工人员的麻烦,在美国及欧洲国家并不太让人看好的消音器,在中国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人和”公司1918年便开发出了新式的消音器(主要设计都来自于杨朔铭本人的创意),通常它是安装于枪管上的呈圆柱状的金属管,不同型号的产品会具有不同的用来减少射击的声音的内部构造,大多数型号是通过改变推进气体的排溢方式来降低噪声,有的则是通过降低弹头的射速,来达到抑制声音的效果。

“人和”公司发明的绝大多数消音器的原理是使枪管内的高压气体在喷出枪口之前得以相对缓慢地膨胀,由于降低了气体喷出的速度,便可显著地降低噪音。这个过程就如同慢慢打开一罐碳酸饮料时听到的是“咝咝”的声音而不是通常的“啪”的一声。消音器其实不可能完全消除武器的声音、或是把射击声减弱成一种很小的啸声。实际上,即使使用消音器,在相当远的距离外也仍然可以听到射击的声音。

消音器在声特性抑制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是对弹头初速度(膛口速度)的影响。对发射超音速弹头的武器,主要是步枪来说,超音速弹头会在射向目标的过程中本身会产生很响亮而尖厉的声音(一个小型的声爆现象)。这通常被称作“弹道爆声”。由于这个原因,很难有效地消除此类枪械的声特性。亚音速弹药可减弱爆炸声,但因为其速度低于超音速弹药所以杀灭率和射程也相对较小。

消音器还有除消减噪音外的其它优点。消音器能改变射击的声音和声音的散播方式,因而增加了对方确定射手位置的难度。多数消音器还可有效地减轻后座力。消音器还可使射出枪管的高温气体足够冷却,以使从枪管喷出的铅蒸汽的绝大部分可在消音器内部冷凝,而降低了射手及其周围的人们可能吸入铅的程度。在因武器的声音造成的声音和压力影响较强的近距离上消音器显得特别有用。因为这些影响会使射手和周围的人感觉很不舒服,因而会导致射手注意力和准确性的下降,还可能会很快地造成对射手听觉的永久性损害。不使用消音器时,象卡宾枪这样的短枪管步枪在室内或走廊里射击时的枪声难以置信的响亮。消音器可降低枪声造成的类似冲击波的压力效应,减轻这些问题以及因永久性听觉损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