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摸底(第2/4页)

“这些仅仅是初步调查的结果,实际上,张氏的资产远远不止这些,张家所拥有的土地更为辽阔,在北镇县有1000多垧土地,黑山县有500多垧,连山湾有一大片,另外还有至少15万垧的土地。张家在沈阳、大连都有大宅子,总资产不下于5000万银元。除了上述经营的企业、银行,张氏在西安煤矿公司、奉海铁路、政记轮船公司、奉天纺纱厂、东北银行等都有投资,而且是大股东。在东三省的那些官商合办的主要企业中,也多有投资。即使年轻如张学良者,也有自己的房产、土地、森林,以及在银行、实业方面不小的投资。”

“不光是主持东三省军政的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其总参议杨宇霆除土地、房屋、森林等产业外,也拥有大量银行和实业的投资,比如杨氏在东北银行的投资就有50万银元之巨,在奉天实业银行、大同储蓄会、东三省实业银行,在大亨铁工厂、大冶铁工厂、西安煤矿公司、奉海锐珞、奉天纺纱厂、金城泉军衣庄等也都有大小不等的投资,而且其还独自经营复州石板矿区、法库门电灯厂。此外,如做过黑龙江督军及省长的吴俊升、常荫槐、张作相、张焕相、王树翰、刘尚清等人,以及东北兵工厂总办臧士毅、参议韩麟春,奉天清乡总办齐恩铭、东北陆军粮秣厂总办保康、交涉署长高清和、奉天教育厅长祁彦树、警备处长陈奉璋、奉天纺纱厂总理孙祖昌、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彭贤、电务处长周大文等人也都是广有资产,在各种实业中有投资。”

“张氏所为自非特例,自民国建立以来,各地军队将校、官僚政客、有些实力的土匪纷纷占地盘,抽捐税,搜刮财富,到处置产业。光是从其在北京所开设之银行银号即可见一斑。其之所以为此者,即为在战场上败了,只要躲进租界,彼等一样可以过上钟鸣鼎食的奢华日子。”

“冯国璋总统去世前,其在京所开的银行至少有两家,一名‘华充银行’,一名‘华通银行’;做过多年江西将军的李纯,民国初年就开了‘义兴银行’;热察绥巡阅使王怀庆开了‘华懋银行’;李盛铎做过山西民政长,开了‘商业银行’;外交部参议施肇基开有‘新亨银行’;浙江督军卢永祥之子卢筱嘉伙同湖北财政厅长魏联芳开了‘大新银行’(魏联芳另开有一家‘同德银号’);前被杀之湖南督军张敬尧亦开有一家‘祥盛银号’,还有‘祥顺兴’、‘祥顺益’票号;山东胶青州守使张宗昌开的是‘元成银号’;前海军总长的刘冠雄开的是‘信富银号’,湖北督军王占元开的是‘日亨银号’;直隶善后督办李景林开了成城银号;西北军一军二师是以长刘仲五开有‘义聚银行’。”

“除了自己开银行、银号,彼等还入股其他银行,如中华汇业银行自1919年到1921年历届股东大会的签到簿,其上便有段祺瑞之子段宏业的名字,有前总统冯国璋,也有王克敏、叶恭绰、陆宗舆、章宗祥等许多官吏名流之名。”

杨朔铭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他放下了手中的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文字,长吁了一口气。

在他看来,脱胎于“人和公司情报部”的财政部经济调查局的工作,还是蛮有成效的。

只是,如果张作霖等人知道自己在暗中查他们的老底,只怕要大大的不高兴了。

尽管中国的经济状况并非杨朔铭原先所想的那样乐观,但他还是有信心搞定这一切。

“将军,钱罡兆先生来了,想要见您。”曦雪进来说道。

“快请他进来。”杨朔铭点了点头,一边说着,一边将桌面上的报告收了起来。

不一会儿,曦雪便领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这一次跑得如何?见到你想找的人没有?”杨朔铭看着脸庞晒得有些发黑的钱罡兆,笑着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