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据理力争(第2/4页)

无论北京政府还是顾维钧都很清楚,决定和谈成败的关键不在中国,而在美国。他必须首先征询美国的态度,与美国就废约问题达成默契,如此才有可能按照北京政府和民众的意愿完成和谈使命。想通了这一层,也就不难理解顾维钧此行舍近求远绕道先行前往美国的良苦用心了。

顾维钧知道,谈判的道路注定充满意想不到的艰难曲折。但谁也没有想到,代表团刚一出发不久,便接到了日本方面的殷勤邀请。由于担心和谈横生枝节,顾维钧对此特地电告北京政府,要求取消会见日本天皇和外交大臣的计划。但北京政府担心因此过于得罪日本重启战端影响和谈,要求顾维钧“即行按期入日京会见,以觇日政府真意。万一不能支,可酌减酬应,紧要接待不可忽略,事关国际,务应慎重将事,毋负委任。”因此顾维钧不得不先行前往东京,分别与日本外相内田康哉及媾和委员牧野伸显分别会谈,但谢绝了日方的招待和天皇的接见。顾维钧拜会内田康哉时,为了试探日本方面的态度,专门谈到了台湾问题。内田康哉则表示:“俟大会对德交涉清楚之后,当按照前议交还中国,请勿听西人或他方之挑拨,致生异议。”顾维钧对内田的回答感到有些意外(他此前听说过日本军方坚决反对原敬主持的中日秘密谈判和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此时的他并不了解日本国内各派势力之间的斗争,因而回答说:“两国原议自应按照办理,将来两国代表可就具体事项彼此接洽。”日本方面的言下之意,是由日本先与德国交涉,然后再按照中日两国休战时订立的协议,将台湾转交给中国。对此,顾维钧并没有提出异议。而且在这次会谈中,顾维钧并没有就台湾问题是否提交巴黎和会与日本商议,因而为此后中日双方在和会上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在离开东京之后,顾维钧一行人抵达旧金山,并乘火车横穿北美大陆,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和美国总统威尔逊进行了多次会晤,两人就很多问题达成了共识,顾维钧对威尔逊提出的《公正与和平》十四点建议非常赞许,表示将全力支持威尔逊的和平主张。

威尔逊是一位具有理想主义的政治家,他的政治理念可以归为四点:第一,人性可以改造。威尔逊认为组成“社会体系”的人的根源是可以被转变的,其观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性善论”。他认为人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克服固有的缺点而日臻高尚完善,人类社会也将藉此走向文明。第二、战争可以避免。威尔逊认为,“作为国家组成部分的人民可以达成谅解,用和平的眼光去看待各自的矛盾,并在友好的气氛中解决各自的矛盾”,而作为国家政权操纵者的政府官员则可以良好的协调这种意愿,从而化解矛盾。第三、利益可以调和。也就是说,国家之间可以用合作与协调为手段来解决国家间的矛盾,规避冲突和战争,从而实现“集体安全”。第四: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威尔逊倡导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来解决矛盾,而是实现这一合作的途径和渠道就是建立联合的国际组织,用“集体安全”来替代早先大国间的均势。

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威尔逊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极具前瞻性和颠覆性的,在人类的历史上,他首次否认了大国之间扩张军力的理性,并对大国之间的军事扩张造成的不信任提出了强烈的抨击。他的观点对于世界格局影响巨大,但是其学说也有着致命的缺陷:首先国家之间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所提出的人性改造本身也是不平衡的,而且宗教、民族、地域、血统等等的复杂因素会使得人的修养的认识造成偏差,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绝对信任便无从谈起;此外其关于国际组织的作用也过于理想化,原因在于国家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而这种基础的摩擦并没有一个组织来约束,相关的国际法当然也就无法得到贯彻。国家之间必然会产生不信任而导致分歧,而此时他一力倡导的国际组织(即国际联盟)当然不会有足够的力量去压制这种分歧,这样的国际组织必然会产生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