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在大漠那边的战争(第2/4页)

“这一次多亏了海军和空军的支援。”蔡锷看了看摆在地图桌上的一个个小小的军舰和飞机模型,感叹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仗没想到还可以这么打。”

“这大概就是现在一些时髦的军事书上说的‘机械化战争’了。”蒋百里说道。

“松坡你还没见过真正的机械化战争呢,”吴佩孚笑着说道,“我在欧洲那会儿,可是亲身经历过,那满天的飞机在撕杀,还有那飞艇往下扔炸弹,地面上成百上千辆铁甲战车,几千门大炮一同开火的时候,半边天都是红色的,咱们这一次和日本人打的仗,其实离机械化战争还远着呢。”

杨朔铭此时刚好把报告看完,他听到吴佩孚的话,不由得微微一笑。

“这机械化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在比谁的钱多。”蒋百里看着杨朔铭说道,“这一次的仗,瀚之的压力怕是最大的。”

“还好,目前离破产尚远。”杨朔铭笑了笑,说道,“估计日本人是挺不到我破产的时候了。”

“瀚之怎么看日本人求和这件事?”吴佩孚看到杨朔铭将手中的报告递给了蒋百里,便问了一句。

“他们要是有诚心的话,倒也不妨谈谈看。”杨朔铭说道。

听了杨朔铭的回答,吴佩孚不由得愣了一下,但蔡锷却象是明白杨朔铭的想法,飞快地和蒋百里交换了一下眼色。

“谈谈看?”吴佩孚有些惊讶的说道,“咱们现在胜券在握,和他们谈个什么劲儿啊!小心中了他们的缓兵之计!”

“谈谈只是多一个为国家民族争取最大利益的渠道,并不影响目前的军事行动。”杨朔铭说道,“再说,咱们现在的敌人,可是不止日本一个,为了防止两线作战,谈一谈也未尝不可。”

听到杨朔铭说出了“两线作战”这个词,吴佩孚似乎想起了什么,神色不由得一凛。

“瀚之的意思,是怕苏俄火中取栗。”蒋百里看到吴佩孚若有所悟的样子,进一步的解释道,“若是咱们把日本人打急了,他们和苏俄联手对付咱们,咱们可就麻烦了。”

“小徐不是去蒙古顶着了吗?”吴佩孚问道。

“咱们的主要兵力,现在全在东三省,尤其是从欧洲回来的部队。”蒋百里说道,“蒙古那边的兵力,主要是以前小徐帮老段带出来的中央军的兵,现在能给他这个西北筹边使调动的兵力不多,对付现在进入蒙古的那些匪帮倒是绰绰有余,但如果苏俄真的大兵压境,他还真的就施展不开了。”

“真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吴佩孚有些恼火地说道,“日本和俄国,这两个恶邻,没一个是好东西!”

“所以这一次谈谈还是有必要的。”杨朔铭象是半开玩笑似的接着说道,“日本人要是愿意和咱们一道对付苏俄,咱们倒不妨和他们谈谈。如果日本肯放弃在咱们中国的那些权益,停战一致对付苏俄的事,咱们也可以考虑。这比苏俄和日本联手对付咱们要好得多。”

吴佩孚有些被杨朔铭说服了,但他还是显得有些不放心:“日本会同意放弃到手的权益吗?”

“日本在咱们中国的权益现在已经剩不下多少了,”杨朔铭象是猜透了日本人的心理,说道,“与其死抱着这些不放,还不如从别的地方找个平。”

“瀚之说的日本人想找个平,难道是指从苏俄那里?”吴佩孚问道。

“当然。”杨朔铭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上,肯定地说道。

蒙古,库伦。

此时,一位中国军官正坐在一辆坦克的炮塔上,专心致志地用笔在一个日记本上写着什么。

“我是钟离卫,这是我的故事。”

“……很多人都会问,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嚣张狂妄但是天才横溢,好大喜功又坚忍不拔。这是一个具有狼一般性格的人:在战争中,他打的胜仗如同狼的捕获量一样多;尽管他曾经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各种矛盾的性格综合在一个人身上,也许这就是伟大的人的不同。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我不好直接给我的这个老朋友什么评价,我只是说说我认识的老道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