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走火(第4/4页)

“打得好!你们是天皇陛下最优秀的炮兵!再接再厉!”上面再次传来声嘶力竭的吼声。

“板载!”日本炮手们象打了兴奋剂一样的一边狂呼乱喊着,一边开始狂热地重新装弹。

日本人的确有理由兴奋,对于这群接触俄国人的这些老古董岸防炮不长时间的日本陆军炮兵,能够在短时间的实弹射击中就准确的击中目标,这可以说完全超出了海军军官大田健五郎的意料,原本大田健五郎可是做好了“脱靶”的心理准备。毕竟这是他们来到海参崴后的第一次实战射击,而且打的基本算是“固定靶”。

看到日本人的疯狂样子,几名在炮台里照料射击的俄国炮手脸上都现出了悻悻然的神色。

他们到现在也不明白,日本人为什么要突然向港内的中国舰队炮击。

他们之所以愿意为日本人服务,目的是为了帮助日本人攻击布尔什维克“红色瘟疫”,但日本人在占领了这里之后,就突然变了脸,昨天发生的日军官兵试图强暴俄国女人被打死的事件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反感,而今天日本人又突然向本来是一个阵营的中国人动手,他们不明不白的成了帮凶,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射速太慢了!再快一点儿!”那位日本陆军军官又吼叫起来。

这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日本军官不知道,地阱炮其实有两个不可克服的缺陷,第一个缺陷是火炮的长度和大小必须要满足能在炮架折倒时降入坑中,后来尽管有人将炮架设计成让大炮上仰20度的状态降入坑中,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已经不能满足那些越来越大的火炮的需要。第二个缺陷就是火炮降下装填和重新抬起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因而使得射击速度难以提高。在从前的日子里,海岸要塞可以从容不迫地对海上进行射击。但当军舰的火炮射击速度大幅提高后,地阱炮的射击速度比固定火炮慢的弊端就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因为固定安装的火炮可以对着目标连续射击和装填,而安全性好的地阱炮则不具备这样的有利条件。

“快!继续射击!中国军舰看见我们了!”观测手惊慌地大叫了起来。

听到观测手从电话另一端传来的声音,大田健五郎的心里不知怎么涌起了不祥的预感。

此时,在炮台的一处隐蔽的观测哨,石原莞尔从望远镜中看到中国战列巡洋舰上升起的那团黑烟已经完全消散,嘴角的狞笑一下子僵在了那里。

那艘中国战列巡洋舰此时已经起锚转向,将侧舷迎向了海岸的方向,舰面上的三座三联装主炮塔则缓缓地开始了移动,对准了海岸。

石原莞尔死死地盯着那巨大的炮管,直到伴随着一阵天崩地裂般的巨响,炮口喷出了夹带着黑烟的巨大桔黄色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