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德意志帝国的挣扎(第2/4页)

广西,南宁,两广巡阅使行署。

“欧洲的战争用不了多久就要结束了。”

这是杨朔铭得到凯尔特海大海战的战报后,说的第一句话。

“我海军将士此战牺牲甚重,六艘巨舰险些沉没,虽然说换回了多项权益,但代价也未免大了些。”程璧光看完了战报,有些痛惜的对杨朔铭说道。

“单以伤亡人数而论,陆军其实要比海军大得多。”

专程来到南宁会晤杨朔铭的顾品珍的脸上也现出了忧伤之色,“据省府统计,到上个月为止,我云南健儿赴欧作战者便有近万人伤亡,这些还不包括赴欧劳工呢。”

由于中国政府在各省招募大量兵员赴欧洲参战,云南一省也募集兵员劳工近五万人赴欧。而现在有近五分之一的人伤亡,这个数字对于顾品珍等滇军将领来说,委实有些难以接受。

杨朔铭听出了顾品珍话里隐含的责怪之意,平静地说道:“我们想要走捷径,这样的代价是必须的。”

“瀚之所说的‘捷径’,指的是什么?”顾品珍惊讶地看着面前年轻的两广巡阅使,问道。

“自辛亥以来,我军多只有内战经验,安内乏力,御外不足。民四抗倭之役,我军的表现,我想筱斋是知道的。”杨朔铭说道,“宝剑锋从百砺出,此次欧战,对我军来说,便是极好的磨砺和学习西方最新军事技术的捷径,相信这场战争结束,无论是西方列强还是日本,都不会再小瞧我军了。”

听了杨朔铭的话,顾品珍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我国之心腹大敌,乃是日本。而民四抗倭之役,我国之所以不能全胜日本,主要原因之一,是海军不如日本。而我国造船工业基础薄弱,无法建造可抗日本海军之巨型战舰。而若向欧美等国订购,和平时期必为日本及列强警觉。而此次欧战,也给了咱们重建一支大海军的捷径,”杨朔铭说道,“筱斋和恒启也看到了,要不是这一次欧洲大战,只怕美国人未必肯这么痛快的给咱们中华建造这么多的巨舰,又帮助咱们训练海军。”

“再有一点就是,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此次大举派劳工赴欧,目的也是为了学习欧洲先进产业技术。等到战争结束,劳工回国,不但可携回大量资金,还有相关的技术,而经过此番开阔眼界,我国之工业发展,必当有新的起色。”

“怪不得瀚之对于我国参加欧战如此热心,所谋原来为此。”此时的顾品珍已经完全心悦诚服,“惜乎国内诸君,无一人有瀚之的见识。”

“走捷径归走捷径,但强国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很多人做出各种各样的牺牲,”杨朔铭看了看放在桌子上的一张红色的喜帖,眉头不由得皱了皱,“我当然也不能够例外。”

顾品珍注意到了杨朔铭的目光所指,他看到桌子上的喜帖,似有所悟,不由得笑着说道:“来得好不如来得巧,看样子我要在这里喝瀚之的喜酒了。这一次来桂匆忙,不曾备得贺礼,瀚之莫怪,等我回头叫人送来。”

杨朔铭想起了目前还在北京苦苦等候自己回家的爱妻黄韵芝,不由得在心里发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

对于和傅家的这场“政治联姻”,他是根本不可能拒绝的,也没有理由拒绝。

“不知者不怪,筱斋就不用破费了,到时候多喝几杯喜酒就行了。”杨朔铭淡淡一笑,脸色一如平日里的平静,“大家劳累了这么久,正好也好好的放松一下。”

英国,伦敦。

在伦敦的一个富人沙龙里,一群富豪、显贵坐在了一起。虽然战争造成了生活物资的缺乏,但是对于这群处于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人来说,他们的宴会从来不会受到战争影响,在他们的宴会桌上也从来都不会缺少美酒佳肴。烤野山羊腿、法国鹅肝、酱牛肉、青菜、土豆球、地中海的牡蛎、蘑菇汤、地道的波尔多红酒,权贵们享用了一顿美味可口的大餐。大餐结束之后,众人依旧品酒论事,女人们聊着纽约的新时尚,来自中国的神奇的丝袜。而男人们自然是聊着时事,从法国和俄国传来的那一份份情报则让人们大脑中充满遐想,仿佛激烈的战场就在眼前,当然话题自然也离不开刚刚过去的那场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