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不平凡的1919年(第3/4页)

经过谈判和协商,最后决定将这50万人全部拉到中东和北非进行训练。而且这一次,所有将级以下军官都不再由美军担任,但美军仍然保有对这支部队的完全的人事任免权,并可以直接枪毙少校以下级别的官兵。美国人打算用这些中国军队参加对欧洲大陆的进攻。英国军方也赞同美国的提议,经过多次的战斗,他们已经相信经过欧洲人训练过的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同时英国人也担心这么多的中国人跑到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来会鼓动起当地“危险的民族主义情绪”。(直到反攻开始前,美国人才发现,英国部署在中东的各个军团纯粹都是空架子,每个军团真正的兵力只相当于1个旅而已——这体现了英国佬一贯的原则:要骗敌人就要先骗自己人。)

首批参加反攻行动的中国军队被派到了陷入僵局的意大利半岛,其中刚刚完成整编的5个步兵师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美英军队的更多信任。第二批4个中国师参加了在法国南部的“凯旋”登陆作战。由于在意大利作战的中国军队伤亡很大,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协商后,同意后续的部队采用轮换制派出,以6个月为周期轮换前线部队以保留富有经验的战斗骨干。

在欧洲参战的中国部队普遍受到重用,在法国中南部地区防守的中国军队曾被卷入到一场德军的大举反击之中。在左翼的美军被德军冲垮,右翼美军第106师的两个团投降,师长也下落不明(在前线被德国坦克俘虏了)的情况下,两个中国师仍出人意料地坚守在德国第5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的进攻接合部上,有力地牵住了德军的进攻脚步。被激怒的德国人被迫把已经绕过去的尖锐矛头重新调了回来,大批坦克隆隆驶来,向这些中国师压了过来,两个中国师实际上已被合围,而且无法得到后援。但令人震惊的是,利用有利地形防御的中国步兵在几乎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硬是顶住了德军的猛攻,并利用夜幕的掩护,成功从德军两个师松懈的防线中无声无息地钻了出去。当这些中国军队重新向他们的美国指挥官报到时,美国将军和他的参谋人员都惊呆了——两天前他们已经向上级报告,这两个中国师已经被德军“全歼”。

尴尬的美国人来不及解释,立即把这些中国军队重新派往战场,在新的战场,中国战士们再次勇敢地面对德军的进攻并进行了勇猛的抵抗,再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在战役结束后,美国军方却死不改口,仍然在报告中声称两个中国师被强大的德军“击溃”,一些美国军官为了推卸自己战败的责任,甚至声称中国军队“未经许可就放弃了阵地,一些部队零星突围,并被美军及时收编”。有趣的是,德军的战报里也大言不惭地提到他们成功地“歼灭”了两个顽强的中国步兵师,并俘虏了一个中国师的美国师长;虽然“这些狡猾的东方人扔掉武器后分散跑进了丛林,逃脱了德军的围捕,但他们作为一支作战部队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是到了战后,那位从德军战俘营里放出来的美国师长愤愤不平,为了他自己的名誉与美国军方打起了笔墨官司,对外人当然是声称要为他“英勇的中国部下”平反。这位师长后来还写了一部回忆录,重点介绍了中国军队在欧洲战场上的英勇战绩。不过,他把一切都归功于中国军队所受到的美国式训练和领导,以及他本人平时对中国部下们的“英明教导”和“严格锤炼”。这份回忆隶曾经在后来的“巴黎和会”上被列为中国为协约国事业所做贡献的重要证据之一。

除了作战人员外,中国政府还向欧洲提供了大量的劳工。数百万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中国劳工为协约国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劳工不但为协约国军队提供后勤保障,建造和挖掘工事,还有相当多的人进入到了英国和法国的工厂之中,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聪明和极强的接受能力,很快便成为了不输于白人的熟练工人,这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劳工极大的加强了因“失血”而运转不灵的英法工业生产。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劳工进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