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初战合浦(第2/4页)

陈炯明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自桂军入粤之后,陆氏借口北伐需饷,开弛赌禁,并接管兵工厂、造币厂等要害部门,将其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手里。广东各兵工厂造出的枪械子弹,首先满足桂军运回广西,粤人不能染指,造币厂造出银毫,一概运回桂省,使广西财政金融绰有余裕,而广东银根短拙,毫币低落,粤人损失,几逾千万,至于运米营私,包运鸦片、私卖矿产等等,视粤省为桂省之乳牛,桂省大小官员,大多成了富翁,民众亦得享安乐。如此种种,桂省官民当然感激涕零了。”

“他们干了坏事,又要钳人嘴巴,有报社记者编辑抗议开赌,揭露桂系官场内幕,皆被以‘挑拨军心’等罪名逮捕枪毙。”程璧光的眼中闪过愤恨之色,“如此等等,桂系在广东尽失民心,以至瀚之挥师入粤时,桂军欲增兵坚守以拒瀚之,陆氏却打电报给其部众,指示‘不必加兵守城’,因为‘民心已去,守之有损,弃之有益’。此语表明陆氏深知民心的重要,因此才会不遗余力,以邻为壑,笼络人心。瀚之如欲平定桂系,此处不可不防。”

“看样子,对付陆荣廷这样的角色,还得另费些周折。”杨朔铭听了陈炯明和程璧光的话,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从地图桌旁站了起来。

“云南的唐继尧,有蔡松坡对付,现在麻烦的,就是这个陆荣廷了。”徐元锦说道,“只要把他搞下去,大事就可以定了。”

“只怕未必。”杨朔铭摇了摇头,目光落在了地图上湖南省的位置处。

“瀚之是担心那个老唐的本家?”徐元锦立刻便猜到了杨朔铭心里的想法,笑着看了唐璟一眼,开玩笑似的说道。

唐璟听了徐元锦的话,冷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想到袁世凯的“心腹爱将”唐天喜在原来的历史时空中的所作所为,杨朔铭的脸上也现出了一丝怪异的笑容,让陈炯明和程璧光一阵恶寒。

陈炯明和程璧光当然想不到,此时杨朔铭的心里在想什么。

杨朔铭记得他在网上看过一些历史资料,袁世凯称帝后,“护国运动”的开始本在其预料之中。但是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真正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压垮袁世凯洪宪帝国的关键小人物,就是这个唐天喜。

唐天喜本是出身戏班的男优,很早便被袁世凯收入府中(据传袁本人有龙阳之好),成为了袁世凯的亲信,并一路钻营爬升到了北洋军第七混成旅旅长的位置。在护国战争爆发后,南方当时的情势并不象历史教科书所描绘的那样,形势一片大好,云南护国军和北洋军第三师缠斗于四川境内,桂粤两省虽然举旗响应,但对袁世凯威胁不大,因为只要在湘赣的北洋军第六师在,护国军就难有进展。北洋军第六师师长马继增是忠于袁世凯的,本来问题不大。偏偏在这个时候,唐天喜哭着喊着向袁世凯请战,要去南方平乱,袁世凯听信了唐天喜的话,就让他率领北洋军第七混成旅南下做监军。但让袁世凯没想到的是,一向贪财的唐天喜被湘军赵恒惕用30万大洋收买了(可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之明证),在一天夜里反过头来突袭北洋军第六师的师部,打死了马继增,北洋军第六师的主导权一下子落入到了李纯手里,李纯一向主张南北调和,选择了中立,南方的局面就此垮了下来。袁世凯得知消息后连病带气,不久便一命呜呼,帝制一梦,就此终场。

而如今袁世凯已经遇刺身亡,历史走上了另外一条轨迹,唐天喜这样的丑角,还会上演什么样的戏码呢?

此时的杨朔铭,想到了唐天喜被金钱收买后叛变的历史掌故,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竞存和恒启说的这些情况,非常有用,而且给我提了一个醒,也许咱们用不了花费太大的代价,就可以拿下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