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奇怪战争”中国版(第3/4页)

对于袁皇帝的“上有政策”,李纯当然也是“下有对策”,他的办法就是自己也不出动,而是派另外两支地方部队前去打头阵,自己则坐镇省城南昌,静观时局。

在接到袁世凯进兵的命令后,李纯便调赣西镇守使唐璟和南昌镇守使徐元锦率军迎战广东革命军,他当然知道这两人都是杨朔铭的班底,未必会服从自己的调遣,但让李纯没有想到的是,唐璟和徐元锦在接到命令后,很快便集合起本部人马,开赴前线去了。

李纯当然不会想到,唐璟和徐元锦是接到了杨朔铭的电报之后,才动作这么快的。

唐璟率军一举歼灭了广东革命军的前部,而随后又派特种作战分队斩掉了革命军首领陈英仕和江钟正的首级“函送京师”,获得了袁皇帝的褒奖。而徐元锦则应福建镇守使李厚基的请求,率军进入了福建,和闽军歼灭了进入福建的广东革命军“东路讨贼军”大部,击毙其首领许崇浩和刘毓英。

以后事态的发展大大的出乎李纯的意料。在打了这几个“开门红”的胜仗之后,唐璟和徐元锦便不再前进了。唐璟驻留于粤赣边境,而徐元锦也驻留于闽粤边境,这两支赣军都开始“深挖壕、高筑墙、广积粮”,不再采取任何主动进攻的军事行动。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纯除了发几封电报“问明战况”,也是无可奈何。

对于这两支由杨朔铭调教出来的能征惯战的部队,他原本就没指望能听自己的话。

为了免掉可能出现的“纵敌玩寇”的罪名,李纯多次向北京的袁皇帝递交了战报,但在此期间,赣军的防御作战却又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在赣军停止前进后,得到了喘息之机的广东革命军再次发动了大举进攻,但却无一例外的在设防严密的赣军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在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和伤亡之后,广东革命军被迫放弃了进攻,转入了防御。只是进攻湖南的广东革命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得知另外两路人马失败之后,因害怕遭到围歼,也火速的退入境内自保。

对于赣军防御战的胜利,对欧洲战况一直极为关注的袁世凯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赣军学到了西方“堑壕战”的精髓,因此才能“以少胜多,以精破劣,以静制动,大获全胜”,因而袁世凯并没有追究唐璟和徐元锦二人不进兵的缘由,而是分别给予了二将丰厚的奖赏。

当然,袁世凯也明白,唐徐二人也许是听了“某个人”的幕后指挥,才会这么干的。

事实上,袁世凯猜的不错,从广东爆发革命时起,杨朔铭的“幕后操控”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对于唐徐二人异常战场表现的原因,李纯当然也是心知肚明,他索性上书袁世凯,要求派杨朔铭前来“统领全军,协力会剿,以速全功”,在北京的首相杨度为了尽早扑灭广东革命,也向袁世凯一力举荐杨朔铭,但袁世凯对杨朔铭显然并不那么放心,经过仔细考虑,他给了杨朔铭“南直隶巡阅使”的职位,并派他南下,“会同诸将进剿粤匪”。

对于“南直隶巡阅使”这个职权的份量,杨朔铭其实是知道得非常清楚的。

事实上,这个“南直隶巡阅使”的职权非常有限,名义上有指挥南方诸省军队的权力,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所谓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南方各地诸侯林立,除非对自己有利,没有人会情愿听命,而杨朔铭手中并无一师一旅,他现在所能施加较大影响的,只有海军和新组建的空军,以及唐璟和徐元锦的两支赣军。

“听说你打了几场恶仗,连陈英仕这样的粤匪大头目的脑袋都砍下来了。”杨朔铭看了看停在野战机场的一架架战斗机,向唐璟问道,“弟兄们的伤亡不大吧?”

“有这么多坦克大炮,还有飞机,要是折损太多,我可就不是人了。”唐璟笑着摇了摇头,“放心吧。这一阵子,弟兄们都盼着你回来,好打一场象样的大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