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初会蔡松坡(第3/4页)

历史总是这样,在不同的时间里,反复重演。

不知道如果蔡锷来到后世,看到这一幕会做何感想?

“瀚之雪中送炭,蔡某无以为报,不知道将来有没有机会补上。”蔡锷又说道。

“什么雪中送炭,松坡太客气了。”杨朔铭笑着说道,“我还怕你说我不人道,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呢。”

为了履行自己对徐元锦的承诺,杨朔铭开发出了毒气炮(毒气战剂为芥子气),并且装备到了部队当中,在山东战场上还给友军试用了几回,象冯国璋在“安丘—高密战役”当中就使用了毒气炮,给日军以极大的杀伤和震撼。杨朔铭在给蔡锷送去这种有违人道的武器之后,一直担心蔡锷会对自己的“残忍”抱有偏见,但现在蔡锷的话却表明,他对使用毒气作战没有任何心理上的障碍。

“去他的国际公法!公理正义,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蔡锷有些恶狠狠地说道,“我们是保家卫国,管他什么公法?难道他们自己还少用了不成?”

看到颇有儒将之风的蔡锷竟然咬牙切齿的发起狠来,杨朔铭不由得吓了一跳。

“在承德,要不是那一顿毒气炮弹把倭寇的气焰打下去了,他们以后还不知道要怎么嚣张呢。”蔡锷说着,狠狠的挥了挥拳头,仿佛又回到了战场之上。

“你在承德时就用了?”看到蔡锷的动作,杨朔铭好笑地问道。

“当然了。”蔡锷说道,“后来还使用了好几次,效果都很不错。另外我还总结了一些具体的使用方法,等有空瀚之帮我参详参详。”

看到蔡锷使用毒气作战竟然打出经验来了,杨朔铭好笑之余,也不由得佩服蔡锷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和钻研琢磨的心劲。

“另外一样好用的,就是那些双炮铁甲战车。”蔡锷说道,“此为摧破敌军阵线之利器,以吾观之,其性能较报媒称英军于索姆河之役所用之‘坦克’更为先进。”

听了蔡锷的赞扬,杨朔铭的脸不由得微微有些发红。

他当然不能告诉蔡锷,这些铁甲战车的设计,到底是怎么出来的。

“听说这铁甲战车是瀚之自己想出来的,后来在美国订造的,是这样吗?”蔡锷又问道。

“也不算是自己想的,以前便有外国人设计过类似的东西,用于突破敌军堑壕防线,我在书上看到后,受其启发,作了些改动。”杨朔铭答道,“由于其构造较为复杂,我国的技术落后,生产此种战车有很大的困难,为了抢时间,我才决定在美国订造。”

“看样子瀚之是早就预料到了日本会侵犯我国,才预先做了这许多防范措施的。”蔡锷的眼中闪过敬佩之色。

“时间太短,也只能做到这些了。”杨朔铭叹息道。

此时一名侍女端来了果盘,蔡锷看到了这名美女,象是想起了什么,突然改变了话题。

“瀚之料事如神,关于我国未来之国体政体发展,可有什么看法吗?”

听了蔡锷的问话,杨朔铭在肚子里说了一句“我就知道”。

在自己在洛杉矶的这段时间里,北京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他是一清二楚的。

由于成功的打退了日本的侵略,作为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这次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国家领导人,袁世凯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民间的好多报纸都转了口风,由“无一日不骂项城”而转为“无一日不颂项城”。在这种氛围之下,要袁世凯称帝的呼声渐渐的高涨了起来。

早在1915年8月,袁世凯政府的宪法顾问美国学者古德诺便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一文,古德诺详细分析了中国的国情,认为中国不适合照搬西方国家的宪政制度,应该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就是采用“君主制”较为合适。古德诺的观点得到了中国国内不少人的赞同,当然反对的声音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