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2/4页)

听到他这么说,周围的军官们都是一愣。

“十八公厘大炮一下子没了十二门,对咱们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损失。”谢浔猜出了杨朔铭的心思,神色黯然的说道,“而且牺牲的炮手都是战技精熟的弟兄……”

“没错,”杨朔铭看着身边的人们,说道,“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远比我国为强,兵源素质也比咱们高,咱们的这些损失,放到他们身上,算不了什么,而对咱们来说,却是难以承受的。”

杨朔铭的话让屋子里一下子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的确,在这场反抗日本野蛮侵略的战争中,中国军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而且这些胜利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以前所不敢想象的。但到现在为止,中国军队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而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看起来仍然非常遥远。

杨朔铭觉察出了室内气氛的沉闷,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立刻将话题引到了别的地方。

“所以咱们现在的目标,就是用一切能用的办法,把日本人的损失继续放大,达到他们无法承受的地步。”杨朔铭说道。

在这个关键时刻,杨朔铭知道,他决不能让自己的担忧和恐惧感染自己的部下。

对一位统帅来说,担忧和恐惧的心理并不是什么坏事,实际上,超出常人的担忧恐惧心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统帅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出于担忧和恐惧,才能够充分地估计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随时做好应变的准备。优秀的统帅和糟糕的统帅的区别在于优秀的统帅能够成功地掩饰内心其实超人一倍的担忧恐惧感,激励(也可以说是“忽悠”)部下去战斗,相反,不能够掩饰自己的恐惧心理的统帅则是糟糕的统帅,担忧和恐惧的情绪一旦被糟糕的统帅传递给了部下,就会象瘟疫一样的感染整个军队,这样的军队,还没等到战斗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一切能用的办法?”作为炮兵军官的谢浔似乎听出了杨朔铭话里隐藏着什么,立刻追问道。

“没错。”杨朔铭用力点了点头,仿佛做出了一个无比艰难的重大决定。在他身边的军官们惊奇的注意到,这位被人交口称颂的“常胜将军”的眼睛里,象是有熊熊的烈焰在燃烧。

“密切注意日军可能登陆的地点,我们需要给他们来一次真正致命的炮击。”杨朔铭说道。

听到“真正致命的炮击”这句话,谢浔和许多军官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大惑不解的神情。

“让‘火鼠’马上作好准备,我要他们随时保持备战状态。”杨朔铭向身边的一名赣军副官命令道。

在结束了军事会议之后,天色已经有些晚了,杨朔铭来到了俾斯麦山炮台之上,此时的炮台硝烟已经散去,到处都是被日军炮火毁坏的痕迹,一些民工正和维修人员一道清理着遭到毁损的炮位。这些赤裸着上身的山东壮汉喊着号子,用粗绳将一门大炮的炮身从废墟当中拖了出来,由于大炮过于沉重,很多人累得坐在了地上呼呼直喘,但没有人叫苦。

而在远处,隔着依然混有硝烟的空气,杨朔铭似乎能够听到隐隐约约的妇女哭声。

他知道,那应该是前来助战牺牲的百姓的亲人在哭泣。

杨朔铭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他们牺牲时的场景,一双拳头不由得慢慢攥紧。

这些天,他一直在为自己要不要动用那种“非常手段”打击日本人而犹豫。但在这一刻,他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之所以决定这么做,是接到伤亡报告后促使他终于下了决心,他的打算,就是在自己一年多以来千方百计所积蓄的力量还没有消耗殆尽之前,用这种“缺德加冒烟”的手段同日本人放手一搏。

作为一个天生正义感极强的人,杨朔铭的心里,始终对在战争中使用这样的手段存在有道德上的负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