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应对矛盾(二)(第2/3页)

会谈结束之后,马克思·韦伯就前往喀麦隆。威廉二世就把当年他爷爷和俾斯麦首相的一段对话拿出来,用漂亮的宫廷字体写出来,放在书房醒目的位置上。

1862年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当然后来有人指责说民朝皇帝韦泽在1860年前就说过类似的话,俾斯麦在抄袭。更多人认为这样的巧合只是两位伟大人物对待世界的看法相同。

那时候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这个结局。他们会在我歌剧广场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我的头。”

俾斯麦则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不死得体面一些?是死在绞架上,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必须抗争到底!”

经过自我心里武装,威廉二世就开始发号施令,首先就是组建有关德国对科技发展方向的学术评估会议。另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则是考虑发行未来五年期的债券。其他的命令就被人认为是威廉二世中二病又发作了,他要求德国在一年半内完成两座一万五千吨的水压机,并且要求德国海军部冻结对舰炮缠带状紧箍的研究,采取英国传统的缠钢丝技术。

中二病名声在外,英国就没注意到德国实际上偷偷完成了一个商业协议。民朝北美方面向喀麦隆提供了成套的大型龙门吊在内的造船设备,还有两座五千吨水压机,一座万吨水压机。这样庞大的投资,德国海军部竟然给通过了。

合同其实早就有联络,一旦签署,民朝的零部件立刻就从东远市向喀麦隆运输。运到的时候,喀麦隆当地已经完成了基础建设。设备就开始安装。

韦坤得到国内消息之后,就下达了命令,“帮助那些从刚果自由邦逃出来的人们回到故乡。”

“是。”负责的同志立刻答道。民朝把刚果自由邦逃出来的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绿教,一类是当地人。民朝支持当地人,尽量把note7遣返给刚果自由邦那帮人。那些留在东非行政区的当地人已经有五十万多万人。其中的成年男性有十万左右,这十万人里面一万人都失去了一只手。如果民朝不收留他们,这些人大概只有死路一条。

组织这些人回故乡需要点时间,而且东非的黑人同志也不太理解,为何民朝对绿教的反感甚过白人殖民者。从暴行的角度,白人殖民者和他们的走狗才是无恶不作呢。

韦坤对此不解释,因为他不理解老爹韦泽为何会害怕绿教。韦泽说过,“黑不是问题,那只是缺乏教育。绿就是个问题了。如果又黑又绿,那简直就是人类之癌。绿和黑绿的三观与现代工业国家呈现全面对立状态,而且找不到解决办法”。韦坤眼里的老爹韦泽是个非常勇敢无畏的强者,让如此强者都如此绝望的存在,韦坤也没兴趣触及。对于部下的问题,韦坤只能用“这是上头的安排”来回应。

此次让当地黑人返回故乡刚果自由邦,固然是因为时候已到,另一个原因则是要搞个大新闻出来,降低别国对民朝销售给喀麦隆设备的关注。这里毕竟是非洲,只要能有所注意,封锁一定工业消息相对容易很多。

民朝是有心,奥斯曼帝国倒是无意的制造了另一个大新闻。讨伐瓦哈比的战斗终于结束,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还执行了好几次成功的海陆配合登陆和运输登陆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奥斯曼帝国军队总算是清洗了阿拉伯半岛上的敌人。民朝的新苏伊士运河重新通航,这支疲惫和兴奋的奥斯曼帝国部队就乘船返回伊斯坦布尔。国防大臣将亲自检阅这支可称为精锐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