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危机扩散(一)(第2/3页)

确定了自己的错误之后,韦泽决定把日本的问题丢在一边。既然他已经有先入为主的错误理解,后面的判断也难免继续失误。与其一错再错,还不如静观其变。

国内的事情已经很繁杂,国外的事情也很有意思。例如高丽终于发行了自己的纸币,就如传统的纸币发行一样,最初的时候总会显现出非常乐观的前景。由于纸币的发行,高丽先解决了部队欠饷的问题。

也许是因为人民币的成功,纸币在高丽内部流通的非常顺利,就如高丽内部大臣的马屁奏折所写,“……君上(大院君)圣裁,风行草偃。万民百业皆争用此物,世面稳定,生计日好。高丽兴盛指日可待……”

韦泽看完之后只是嘿嘿冷笑两声,就把这些情报撂倒一边去了。

“陛下为何发笑?”一起来了北京的祁红意问道,在圆明园住下,祁红意对这里非常满意。北方的气候下有着接近江南的风情,圆明园的确不错。

“我在笑我自己年轻的时候不懂事。读书不求甚解,听风就是雨。还喜欢自以为是的扼腕长叹。要多傻有多傻。”韦泽坦然的对自己的青葱岁月做着不高的评价。

自我批评是韦泽的爱好之一,祁红意对次并不陌生。不过这个批评里面大有一种调侃的意思,退休之后跟着丈夫一起出来的祁红意倒是来了兴趣。“却是何事?”她饶有兴趣的问道。

韦泽把那份有关高丽货币发行的文件递给了祁红意,然后他自己继续阅读文件。

过了好一阵,祁红意抬起头,“我觉得这个不是很好么?”

韦泽头也不抬地答道:“是很好。如果你能活个两百岁,再看那时候有关此事的历史书。估计很多书籍会这么写,发行了纸币,推动高丽金融发展之后,因为某某集团胡作非为,纸币币值狂贬。导致高丽经济遭到重大损失。接着就是长篇累牍的对那些坏蛋们进行声讨的无聊内容……”

说到这里,为了让妻子能有共鸣,韦泽笑道:“这种抨击就跟历史文里面对妲己和褒姒的描述一样。”

一提到皇帝的老婆被当做替罪羔羊,祁红意也真的感到不爽。不过她还是不理解韦泽为何对这件看着挺不错的事情冷嘲热讽。祁红意问道:“说来听听。”

韦泽让祁红意坐到自己身边,手指在相关几个位置上划过,“你看到高丽建设央行了么?高丽搞了财政预算了么?还有高丽提出过市场上原本流通的金银和铸钱的迹象了么?”

跟着韦泽的提示仔细一看,祁红意发现这些内容果然全无。她微微皱眉问道:“这意味着什么?”

韦泽慢悠悠地答道:“这意味着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比我想象的还要快,高丽市场上的金银很快就被收藏起来不再流通。由于流通市场上通货奇缺,高丽人民不得不接受纸币作为交易货币。且不说高丽,我问你,你多少年没见到咱们国内以前的银元在市面上流通了?”

祁红意好歹也参与了《中国通史》的编撰,仔细一想也有些明白了。“果然如此,黄金白银很早就没在市场上流通。流通的全部都是纸币。那高丽人倒也可笑,人民把不值钱的纸币先拿出来用,在他们嘴里就成了高丽人乐于使用纸币。”

“高丽人现在还是觉得纸币就是钱,根本不理解纸币是国家背书的一般等价物。有这等错误理解,他们定然会滥发纸币。至于滥发纸币是为了救灾,或者是为了建设。又或者是某个集团想为自己捞好处。为什么这么做我觉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这么做本身就注定导致经济会出大问题。”韦泽冷酷的解释着未来的发展。

祁红意有些不太习惯,她问道:“好心与坏心总是有分别吧。”

“嗯!”韦泽点点头,“所以我现在觉得我年轻的时候要多傻有多傻。因为我根本没有能力分清事情的本质,或者说我因为无能所以不想去分清事情的本质。发行货币是一个政治行为,个人的私德是一个个人行为。这两者本来就不是一回事,为何要把这两者强行拉到一起呢?这不仅没有意义,这还是非常有害的行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