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经济危机(十四)(第2/3页)

1407年,胡季犛父子被俘,同众多胡朝的文臣武将一起被押送明朝的首都金陵。胡姓王朝覆灭,陈姓王朝又没有近亲。而安南王国故地从公元前二世纪时起,就是中国疆土。于是,中国宣布撤销安南王国,改称交趾省,管辖十五个府,四十一个州,二百一十个县。这个从十世纪脱离中国而独立的国土,经四百余年的隔绝,再回归祖国。

可是,不幸的是,明政府带给新交趾省的,却是腐败的统治。第一是地方官员,大多数来自邻近广西、广东、云南三省区,只不过略识文字,他们冒险深入蛮荒,目的只有一个:发财。第二是宦官,监军太监马骐,是事实上安南军区的太上司令官和交趾省的太上省长,他对人民施展不堪负荷的勒索,仅孔雀尾一项,每年即要一万只。如果数目不足,他就把交趾人逮捕,并残酷地拷打。交趾人无处申诉,最终形成了官逼民反的形势,叛变纷起,遍地战斗。

新中国的文治水平越来越高,那些历史资料整理逐渐上了轨道。牵扯到外交事务,只要有需要,立刻就能拿出大摞的历史记载出来。阅读这些资料则是工作流程之一,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对于未来,商务部的人倒不是那么好战。经济这种事情不是单纯靠战争就能解决。经济部之所以对韦泽忠心耿耿,不是因为韦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功绩,而是韦泽的确指出了经济问题的方向。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说,扩张领土最好是地广人稀的地盘,例如关外直到黑龙江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可以大量移民,可以建起完备的基层体系与税收体系。分分钟钟都是钱。

越南这种人口众多的国家,吞并之后需要投入的资源太多。而不投入的话,又难以有产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先让越南的现政府成为中国的利益代言人,中国逐步控制越南的政治与经济。即便是真的考虑吞并越南,也要等到那时候才行。

李新认为贸易的通畅本身就能带来巨大的利益。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杀了数以万计的各种“地方豪杰”。这帮豪杰中大部分人不是明抢的土匪,而是在地方上有影响力的乡贤。他们的态度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处过,留下买路财”,凡是经过这些地方的各种商务活动,这帮乡贤基本都会拿出各种要求分杯羹的理由。

韦泽在党内针对地方问题反复强调两件事,第一件事,绝不允许旧势力的文人重新回到中国执政行列里面来,政府工作不能依靠地方势力。第二件事,封建制度必须摧毁,从宗族文化到画地为牢,决不手软。

这些乡间的乡贤被处理掉,城市内的这种黑社会在疾风骤雨般的严打整肃一空,整个社会不仅没有因此而动荡,反倒是秩序井然起来。市面充满活力,又没人敢捣乱。民风不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工厂上班的人员下班之后走夜路是不用担心遭到打劫。

李新出身徽商家族,对于徽商被各地官府以及民间封建割据力量的刁难听过太多。在商务部工作之后,李新明白了韦泽并不是用一套新的封建制度替代旧有的封建制度,而是用工业化的新制度完全替代旧有的封建制度。随着这种理解,李新成了韦泽政策最坚定的支持者。而这种忠诚与努力工作也得到了回报,李新一步步迈上了商务部部长的位置。

封建制度最可恶的地方就在于,画地为牢的东西被各种理论、制度给合法化。就如同商业行为一样,本来一个买卖供需的关系,政府要负责的是买卖本身的合法性,在买卖的执行中不能出现强买强卖的问题。买卖要纳税。可封建制度不管这个,封建制度就是老子的地盘老子说了算。什么条约,合同,我认了你就存在,我不认你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