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规模的艰难(十四)(第2/3页)

对使者进行了盘问套话之后,更多情报就变得清晰起来。现在江西那边太平军与曾国藩的部队正在激战,曾国藩的主力部队在围攻九江,太平军援助九江不成,西征军只能与曾国藩在其他地区争夺。双方都无力一举击败对方,所以战场犬牙交错。

在常州、镇江一带,勇天候张应宸的部队与江南江北大营的清军对峙,尽管张应宸部队数量现在只有六千左右,可面对号称十万的江南江北大营清军,张应宸反倒是频频发动攻势。

至于淮南,局面陷入了守势。淮南现在是太平天国最重要的粮饷供应地,虽然当地有十万大军,却要面对淮北、湖北、江苏三个方向的压力。而且部队又有想重新夺回淮安的打算,十万部队依旧显得捉襟见肘。

“这位兄弟,虽然我是奉翼王之命前来,可真的提出来求齐王的却是我家林丞相。林丞相说,齐王义薄云天,对待兄弟从来极好。我们的命都是齐王救出来的,这次天京的事情也是齐王受了委屈。虽然这样,只要我们真心来求齐王,齐王还是会出手相救……”林凤祥的侍卫情绪激动的说着。

这位侍卫是跟着林凤祥北伐的人,所以说起韦泽的好也是诚心诚意,不过负责招待的工作人员听在耳朵里却明显没什么好感。他自然知道韦泽为太平天国付出了多少,太平天国又欠下韦泽多少。工作人员越听越气,他毫不客气的打断了侍卫的话,“行了,咱们别说这个了。你此次同来的可否有在工匠营办事的兄弟?”

“有!有!”侍卫连忙答道。

行家就是和白脖不同,光复军这边派出了技术人员和太平军那边的工作人员交谈,很快就确定了太平军的需求。太平天国对于韦泽制作火帽枪的技术非常渴望,有工匠营,太平天国的军工效率自然比满清高,可他们见识过韦泽那超高的军工效率,自然希望能够与韦泽的手下一样能干。

“他们不是来要饭的,这是来搬锅的啊!”工作人员回报的时候对韦泽如此说道。

韦泽笑道:“哈哈!林凤祥林大哥是个聪明人,若是只懂得要饭,那可就不像是林大哥能干出来的事情。这事我来安排吧。”

“都督,我们真的不能给他们太多!”工作人员忍不住劝道。

“你给他太多,也得他们能吃下去才行。我可没有明珠投暗的打算。”韦泽自信地说道。

英国、美国、法国的技师到了中国之后,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韦泽虽然不是冶炼专业出身,却是实实在在的搞螺旋桨加工的研究生。螺旋桨需要的材料学可是很严肃的一门课。

中国传统炼铁和近现代钢铁厂的差距其实就是一个“铁水沸腾”问题,或者说冶炼温度够不够高的问题。三国技术人员拿出的图纸韦泽真的没见过,因为这些技术落后到新中国都没有相应图纸的地步。不过蓄热室,耐火材料,矿石的酸碱度,等等这些冶炼的基本他们都有。

韶关佛山一带本来就有大大小小众多冶铁铺子和工匠,韦泽凭借自己的知识,最终确定了两个方案。在选择制作耐火材料的时候选矿倒是费了不少时间,韦泽也不愿意耽搁,就命人先把其他的部分先弄起来。不久前,耐火材料弄出来了,新工厂就立刻开工。因为设备给力,除了练出了生铁,还真的弄出了铸铁。灰口铁、白口铁,这两个算是近现代炼铁的基础产品。韦泽现在没有拿下江西,还没办法制造耐高温的吹管,现在暂时开始用反射炉炼钢。韦泽准备等有了些技术储备和积累之后,开始搞平炉吹高压空气法炼钢。

钢铁是一个国家的脊梁,这话韦泽重复了很多次。即便是铸铁产量不高,韦泽依旧就能开始搞金属机床。等有了大量合格的钢材之后,韦泽自然就敢搞升级,制造钢质的新机床。即便是如此“落后”的设备,韦泽也已经不敢让太平天国的技术人员去参观他的兵工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