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麻烦(三)(第2/3页)

而东王府明显没吃透这方面的组织形态,所以作战科、作战训练科、人事科、后勤科,还有兼任日志记录总结的军史科,这帮科长副科长们反倒不用参与集结。

军参谋长被带走前已经下了命令,让这帮科长暂时承担参谋部营运,把事情搞清楚。

兵营的校场上灯火通明,张应宸部队的所有军官们都被带去。大帐、后勤仓库,武器库也都被东王的兵马封锁。但是这些根本难不住各部门的参谋科长,整个兵营就是他们布置的,东王的部队看似把守住了要害。可绕开这些“要害”的办法可是多得很。

参谋们立刻召开秘密紧急会议,第一件事就是要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去东王府求证,或者去齐王府求证,这都不现实。且不说没有上头命令的话,官兵都不得出营。即便是偷偷溜出军营,把守天京城的都是杨秀清的亲信与亲戚。这些杨秀清的亲戚与亲信打仗能耐没有经过证明,不过他们作为把守各门的统领的确是极为负责。这帮人跟看家护院般卖力,没有东王府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在天京城中随便行走。甚至有了东王府的命令,只要这些人觉得调动可疑,同样会把人挡下。得弄到杨秀清的命令才能让可疑的家伙通行。

不能见到当事人东王杨秀清与齐王韦泽,张应宸此时又发起了高烧,人事不省。找他也没办法求证。能选择的就只有警卫了。参谋部立刻派人偷偷把警卫弄来。在这几个人逼问之下,警卫终于吞吞吐吐的把张应宸在两边说的话给众人讲了一边。

指挥官里头也有一部分特别直率,或者说缺心眼但是能打仗的人。能混参谋部各个科当科长的哪个都不是傻瓜,一开始大伙还有些不太敢说,不过你一言我一语的问着,哪怕是有些言不由心的说着,大家也逐渐明白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东王杨秀清让张应宸看看韦泽是不是有怨气,这是完全能理解的事情。把韦泽从安徽撵走,换谁都不会高兴。杨秀清让张应宸去问问,这并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做法。可张应宸就真的把找到韦泽的怨气当了一定要完成的任务来办。

可韦泽根本没有任何怨气,至少他与张应宸说的话里头可没有丝毫怨气。张应宸却以为韦泽不想提建议是因为对张应宸不高兴。所以他在韦泽面前说东王杨秀清的坏话,试图让韦泽引发对东王杨秀清不满的共鸣。

看韦泽根本没有表露出这样的想法,张应宸觉得不能空手而归,就顺势套了韦泽制定的安徽战略,想在杨秀清面前顺势请功。

当然,碍于面子,没人敢说出杨秀清完全看透了张应宸的想法,反过手来就把张应宸给收拾了的结果。这样干净利落的处置方式,让张应宸的部下们都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东王杨秀清对张应宸那点小心思的洞悉,处置的果断程度。不管是不是完全理解了这点,参加讨论的这帮参谋都有着或强或弱的震撼。

事情大概弄明白了之后,参加临时参谋部会议的参谋部们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从大家掌握的情况来看,东王杨秀清的处置虽然手段狠辣,却也不能算是全错。而且无论如何,大家都是韦泽一手培训与提拔起来的,总参谋部制度本身向这帮参谋提供了广大的提升空间。就这一个理由,大家对韦泽就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感。

张应宸奉了东王杨秀清的命令去试探韦泽是否有怨言,这本身就让参谋们非常不高兴。而张应宸试图两头讨好的做法,让大伙更加对他不高兴起来。

先把张应宸的警卫带出去,作战科长终于嘀咕了一声:“东王这么干,是不是太狠了点?”

其他人都没说话。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杨秀清这么处置的确比较狠,也有卸磨杀驴的意思,但是大家也不能说东王杨秀清这么干完全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