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约克军大反攻(第3/5页)

教廷虽然没有左右内战的直接现实力量,作为西欧最高宗教机构对教俗界却有较大精神影响,科平主教表态支持约克党事业,宣布开除威尔特伯爵、舒兹伯利伯爵等反约克贵族的教籍,至少动摇了很多主教的态度,而且给约克党的行为涂抹上合法宗教色彩,降低了约克贵族、平民对抗涂过圣油国王的“罪感”。坎特伯雷大主教和教宗使节倒戈,令约克党如虎添翼。

伦敦市长听说约克军正朝首都开拔,召集市议员开会,大家的心态很矛盾,欢迎约克军进城等于向王室宣战,阻止约克军进城可能招致战祸,而且有违南部地区的民意,置身于事外躲避战争当然是最佳选择,市议会决定拒绝约克军进伦敦,但也不与之敌对。商人阶层在伦敦具有强大号召力,他们聚集起来向市议会请愿,要求批准约克军入城,市长最后被说服,收回成命。

7月2日,伦敦打开大门欢迎约克军,沃里克兵不血刃拿下首都。约克军列队走过伦敦桥时整个城市沸腾起来,蜂拥而出欢迎和围观,有几十人被挤到河里,甚至发生踩踏事件致数人死亡。约克军此时的人数大为膨胀但缺乏精准数字,有1万到6万等不同记录,2万余人可能更接近真实情况。留在首都的埃克塞特公爵、肯德尔伯爵、汉格福特男爵、洛弗尔男爵等贵族逃进伦敦塔避难,伦敦塔总管斯格尔男爵命令部下向约克军开炮,未对敌军造成伤害,倒打死不少民众,招致市民抱怨。

第二天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圣保罗大教堂主持集会,在这一重要的合法性宣布仪式上,大主教痛斥王后一党的“暴政”将国家带入动荡与不安;约克党领主们表示他们从来不想伤害国王及他的财产,不愿陷国家于战争,只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宁愿为此奋斗至死;科平主教则当众宣读教宗致亨利六世的信件,呼吁国王倾听约克党的建议,同意他们的要求,代表教宗号召人们支持约克党事业。

其实明眼人看得出来,战争根本无法避免。约克党现在虽然张口闭口不离“和平”二字,但这只是宣传策略,通过几年斗争他们已知晓,现在跟兰开斯特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亨利六世的廷臣建议国王移居到“伊利岛”地区躲避战祸,伊利岛当代已与剑桥郡合并,中世纪时是一块独立地区,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岛屿,因周边被难以通行的沼泽环绕而称为岛。国王没有听从这个建议,他可能担心王后和王子安全,与妻儿吻别之后穿上铠甲离开考文垂,率军往南安普敦行军,准备拦截北上的约克军,王后则带着王子移驻到斯塔福德郡的埃克尔肖尔城堡静候消息。

约克党贵族得知消息,担心国王率军移驻到易守难攻的伊利岛,派福肯贝格男爵先带1万人北上拦截,沃里克与马奇伯爵则率领主力去伦敦北部的贝德福德郡邓斯特堡与援军会师,坎特伯雷大主教与科平主教领着伊利、埃克塞特、索尔兹伯里、罗切斯特、林肯等各位主教们随军同行,一路上不断有骑士、乡绅、士绅前来投效。索尔兹伯里伯爵、科巴姆男爵、文洛克爵士则留下来指挥2000人的军队围困伦敦塔,同时担负起守卫全英最重要根据地伦敦的重任。

王军扎营于北安普敦的德拉普里修道院和哈丁斯顿村之间的一块草场,背靠尼利河,他们挖掘沟壕,设置尖桩,布好大炮,堵住从伦敦北上的道路。约克军前锋先与王军遭遇,沃里克接报后7月10日抵达此处,因为曾发过誓言,他试图避免直接向国王进攻,三次请求与亨利六世会谈,科平主教和索尔兹伯里主教亲赴王军大营拜会国王,希望他聆听约克党的心声,坎特伯雷大主教也派人传话,均遭亨利六世拒绝,王军总指挥官白金汉公爵不耐烦地回复:“沃里克只有在死了的情况下才能接近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