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2/3页)

“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几乎搭上自己的性命,换来的是什么呢?最多击沉一两艘货船。有的时候甚至一艘也没击沉,只是击伤一艘半艘的。而且放过了这支船队,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又是什么也碰不到了。这种潜艇战模式,和初期的那种追猎单艘货船的模式相比,显然辛苦得多,危险得多,而且事倍功半得多。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最后就是这么失败的。……当然,还有个声波探测器。不过那玩意儿并不好用,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协约国采用了船队护航体制,而德国潜艇无论是技术还是战术,都没能适应这一新模式。”

……

向小强一大段说完,孙廷玉颇为意外,没想到向小强一个情报官出身的,还是陆军军官,对潜艇战的道道还真了解的不少。这别说是陆军军官,就算是海军军官,一般只要不是干潜艇这块的,也就是个一知半解。现在听向小强这口吻,简直就像个参加过欧洲大战的老艇长一样。

孙廷玉又瞥了一眼旁边的秋湫,也释然了:也是,人家夫人就是潜艇艇长,还是有实战经验的。向大人在家想必没少补课。

不管怎么说,他收起了对向小强的小觑。他知道向小强是着实下过一番功夫的,不是心血来潮,一拍脑门就来的。

孙廷玉沉吟半晌,缓缓说道:

“向大人,老朽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我们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日本没有采用船队护航体制,就认为它永远不会采用了。你的意思是,我们要把准备做到日本的前边,当日本采用船队护航体制的时候,我们马上能拿出相适应的新东西来。”

向小强笑了,点点头:

“呵呵,正是。”

孙廷玉笑道:

“不过……向大人是不是以为,这种新潜艇能始终呆在水面以下,即使在攻击船队的时候也能保持隐蔽、不被发现?”

向小强知道他想说什么。他也笑了:

“呵呵,我可没这么以为。全天候潜航,这种隐蔽性首先是针对飞机反潜的,其次才是用来水下攻击的。现在的潜艇,正如先生所说,应该叫做‘可以潜水的水面舰艇’,平常都是在水面航行的,只有躲避敌人的时候才会短时间下潜。那么敌机在空中巡航,老远就能看到水面的潜艇。而潜艇呢,也往往来不及安全的下潜。

“而新式潜艇就连巡航也是在水面以下,最多露出潜望镜和通气管。在几百米的高空中想看到水面这两根管子,那是很难的。即使发现了,潜艇也可以迅速收起管子,紧急下潜。这和浮在水面上紧急下潜可不一样。这时候潜艇本来就在水面以下,想要深潜,那是很快的。夸张点说,紧急下潜令一发出,潜艇就能像个石头似的,直沉下去了。”

孙廷玉思考着,慢慢点头。过了片刻,他又问道:

“大人不要忘了,轰炸机除了能带普通炸弹,还能带深水炸弹的。只要轰炸机看准了潜艇下潜时候的大概位置,是可以飞过去投几枚深水炸弹的。”

向小强点头道:

“先生说的不错,飞机是可以投深水炸弹。但是飞机能带几颗深水炸弹?一颗?两颗?三颗?也就到顶了。而你问任何一个驱逐舰舰长,他都会告诉你,想用深水炸弹炸沉一艘潜艇,是多么的不容易。有时候要炸上几小时,有时候要炸上一整天。期间不断的捕捉声纳信息、修改炸弹深度引信、停车、加速、倒车、左满舵右满舵、和潜艇斗志斗勇,比拼耐心,一组接一组的深水炸弹投下去……就这样,也很难说把潜艇炸沉。只能是迫使潜艇呆在下面,为自己的船队争取时间离开。一架飞机,一个俯冲,想炸沉已经深潜的潜艇,谈何容易。”

……

孙廷玉几乎已经被说服了。他考虑良久,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