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拯救平民令(第3/5页)

朱佑榕咬着嘴唇,抬起眼睛,跟向小强投过一瞥责备的目光。

向小强知道自己有点过分了,“咳咳”两声,把嘴巴闭上。他也瞥着朱佑榕,目光中露出一丝歉意。

朱佑榕沉吟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问道:

“明公什么态度?”

唐云生马上说道:

“回陛下,这就是张照先总参谋长的态度。总参谋长指挥全局一时走不开,委托臣等来向陛下进言的。”

朱佑榕轻轻站起来,踱了几步,咬了咬牙,最后说道:

“几位爱卿言之有理,就这么办吧。拟旨。”

……

10月4日晚上10点钟,一道被大明官方称之为“拯救平民令”的命令发出去了。在左右两路战区前沿,一排排战地帐篷里,鼾声如雷的士兵们中间,一顶顶泛着寒光的巡逻兵钢盔和刺刀中间,电台纷纷“嘀嘀嘀”的打出来了这份散发着血腥气的“拯救平民令”。

一整夜,长江上的舟桥部队彻夜干活,整个江面上灯火通明。随着长夜一点点过去,一条又一条的浮桥在400公里长的江面上出现。

到了10月5日的清晨,右路战区的长江上,已经有了22座浮桥。当然,这距离80座浮桥的总目标还很远,但已经超出了预计速度。照这个速度下去,再有一个星期,江面上将出现上百座浮桥,基本满足右路攻势的运力。

早上六点钟,人民卫队三个装甲师、三个机械化师轰鸣着,分散从其中10座浮桥上开过长江。同时,陆军摩步师的大量汽车、重炮、后勤重装备,也从另外12座浮桥上不断开向北岸。

到北岸集结之后,装甲1师、2师和机械化1师、2师、3师,马不停蹄地向北穿插,装甲3师留下来,开近扬州外围,协助第7军围攻扬州。

钢铁洪流轰鸣着,慢慢把扬州城包围了。

装甲三师师长张海涛亲自站在坦克炮塔里,上身露出来,老远就用望远镜眺望城头。

然后,咬着牙,慢慢地说出充满浓重南京味的三个字:

“日——你——妈……”

城头上,密密麻麻站的全是老百姓。老百姓的后面,清兵戴钢盔的脑袋和刺刀隐隐闪现。

城垛中间,每隔一段就架了一门重机枪,每门重机枪的中间,都布置了几支反坦克枪。

城下,护城河外面,稀稀落落的老百姓弯着腰,好像在挖什么。用望远镜仔细看看,原来他们在埋地雷。那些都是老头、女人、小孩,都是跑不快的,因此清军把他们放出城来,让他们代替自己埋地雷。其实,就算是成年男子又怎么样,城头上架着机枪,他们基本上也跑不掉。在他们的中间,是少数几个清军工兵,监视他们按正确方法埋地雷。

那些老头们蹲在地上,用铲子挖着土,旁边的妇女和小孩就抱着地雷,一边哭着。老人挖好了一个坑,她们就把地雷小心翼翼递过去,老人也小心地结果来,慢慢放下坑,按照工兵的要求设定好,再盖上土。

突然,一道黑烟柱腾空而起,旁边两个老百姓被炸飞。过了片刻,闷响才传到明军阵地这边来。

张海棠仍然紧紧捏着望远镜,嘴里又咬着牙,放出一句:

“日——你——妈……”

城里清军从夜里开始驱赶老百姓在城外埋地雷,到现在护城河外围已经埋出了一条十几米宽的地雷带。明军这边已经数了,埋雷过程中总共爆炸了22颗,按照一颗炸死两个老百姓计算,现在已经有四十多个老百姓被这样炸死了。

现在,可以说城里的清军高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前程富贵,已经是不择手段、丧尽天良了。

但因此,他们也亲自宣判了自己的死刑。

人民卫队政工队的便携式铅印机从夜里接到命令起,就开始不停的印刷新传单,到现在,仅仅装甲三师就印刷了两万多张。内容只有一条——拯救平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