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精英和草根(第3/3页)

除了知识分子和中产阶层,另一个对战争五味杂陈的阶层,就是上流社会,富人阶层。穷人在战争中没有什么可失去的,而富人阶层可失去的就太多了。因此他们的考虑也多得多。

但是富人阶层和中产阶层不一样。中产阶层是一边倒地反对战争,无论打胜还是打败都不喜欢。中产阶层都喜欢维持现状,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中产阶层也是一个国家维持稳定的基石,一个国家中产阶层比例越大,这个国家就越稳定。但是富人不一样。

那些兴办实业、手里有工矿等生产性企业的富人,比较欢迎战争。一方面他们特别富裕,战争期间生活水平降低对他们影响不大。更重要的是,发战争财的大门打开了。

在战争时期,他们完全不必考虑什么销路,生产多少就会卖出去多少。平时是担心订单不够,现在只要关心生产线和工人够不够就行了。……当然,这一类富人虽然欢迎战争,但是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打赢。打赢了,一切果实都可以保留下来。打输了,那就都是清虏的了。

因此,也正是这一批人,不但凭着爱国热情,而且凭着利益考虑,最踊跃的购买爱国战争债券。在女皇战争演讲的同时,帝国银行、皇家银行在各地的分支同时提前开门,开始发售战争债券。头几个小时就卖出了巨额数目。主要都是这些“爱国商人”让人购买的。因为,他们是和大明帝国绑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

但是,另一些富人,那些开商场的、经营娱乐、奢侈品等消费行业的,却愁眉苦脸,咒骂战争。战争期间,肯定是全社会按照战时体制运行,受打击最大的就是消费零售行业。想靠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而敛财的念头,最好想都别想。非把自己“敛”进监狱去不可。

……

开战第一天上午,全大明对于战争的反应竟是那样的截然不同,就像一杯五味杂陈的酒一样。各城市的大街上,各种政见相反的游行队伍喊着口号,在同一条道路上相向而行,中间是一排紧张的警察……

各个游行队伍、集会团体也都没了平时冷静、文明的形象。在各种狂热、热血的沸腾中,意见相反的无数青年、大学生们开始相互叫骂,相互扔东西,并出现了零星的殴斗……每个人都认为,国家民族现在处于最关键的时刻,而我这个“匹夫”是有责的。更严重的是,每一派都认为自己这边才是真正爱国、心里装着国家民族的,对方一派则是存心要把国家民族害死,想把一亿国民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每一边都高唱国歌、挥舞着国旗,并且谩骂、攻击对方……

很快,仅仅在南京,就有好几个地方发生了大规模的群殴……警察们举着藤牌、挥舞着警棍,拼命挤进混乱的人群,把打架的按到戴上手铐,拖出去……但是,这样根本控制不了局势。

消防水车调来了,高压水龙头往人群喷射。在十月的深秋中,这一招倒是很见效,群殴现场被一个接一个地驱散了……

……

紫金山要塞里,朱佑榕刚演讲完,还没喝几口水,就接到了全国城市不同程度出现混乱的报告。

这实在超出了她的预料范围。她呆呆地坐着,一时间一句话也说不出。

“为什么会这样?”

她喃喃自语着。

正好,向小强进来向她请示事情。因为人民卫队不比其他军队,只有朱佑榕这一个上级。

朱佑榕看到向小强,马上像有了主心骨一样,把这个报告给向小强看。

“挺之,怎么会这样?我们什么地方做错了吗?”

向小强忙得要死,草草把报告看了一遍,笑道:

“陛下,这不值得大惊小怪。很明显,我们的人民还缺少锻炼。和英美国民比起来,大明国民此刻还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难免走得不好,也难免跌到。没关系,慢慢就会走的和人家一样好了。陛下,现在国民最需要看到的,就是胜利。一连串的胜利。陛下,很快您就会看到我们国民士气高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