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良机(第2/3页)

……

向小强对这件事很关注,但他觉得这件事自己不适合掺和进去。这件事标标准准的属于“政务”,也就是内阁政府的处理范围。向小强是军队这边的,而且还是女皇的亲军统帅。无论是军方,还是女皇,对这件事都是不好插手的。

何况向小强自己也是北方人,虽然在大明高层,他的背景是前英国情报官,但是对外默认的背景,还是大明在北清发展的特工,上次救了蚱蜢号的成员之后,就跟着逃过来了。所以他这个位置就比较尴尬了。自己位高权重,对陛下有巨大影响力,又是“江北帮”的,和那些前清俘虏怎么说还是老乡。所以帮他们说话也不是,不帮他们说话也不是。

但是这两天,向小强都让肚子疼和十四格格派人去现场观察局势,并且搜集各种相关报道,密切关注。尤其是十四格格,简直就是把这个当成她自己的事,这两天甚至都有点神经兮兮的了。向小强也明白她的立场:那就是坚决不能把这些前战俘交出去的。因为她自己就是个“南逃者”,无非是地位高点罢了。在她看来,广武皇帝这次要是能挟持几千大明子弟、从大明手里成功要回几万个“南逃者”,那么广武下次完全可能再挟持什么人,把她十四格格也要回去。那样的话,她的下场就很悲惨了。

也有大批的记者围堵在人民卫队司令部门口,要求采访向小强,采访十四格格。主要是想采访十四格格。但是向小强严令,人民卫队的所有人员,包括十四格格,不得私自对媒体表达观点。向小强有这个权力,而且军政等公职人员不擅自对媒体表达个人观点,这也符合传统惯例,记者们也没有办法。

这也是向小强听从了秀秀和岳母尚小君的告诫,做出的决定。这件事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他向小强都要保持低调,最好能远离大家的注意力。因为这是个看沈荣轩好戏的机会。

但是秋湫的观点是旗帜鲜明的:那就是一定要把满清手里的几千大明子弟兵换回来。在她看来,不管什么宪法不宪法,那几千大明子弟兵虽然人少,但却是为了保家卫国、抵抗清虏而被俘的。而这几万“新公民”虽然人多,但他们几个月前还是“清虏”,是为了南侵大明而来的,不是我大明好客、把他们八抬大轿请来的。他们不少人手上还沾满了大明将士百姓的血呢。他们刚过来几个月,对大明什么贡献没有,大明反倒每人发了他们100明洋,他们凭什么和那几千大明子弟兵同命同价?

秋湫这个观点也代表了大明不少“草根”阶层的看法。他们没有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和上层“精英”们那么强的“宪政意识”,多半支持把这些“前清虏”交出去,把大明自己的几千子弟兵换回来。

向小强虽然不让人民卫队的军官对媒体表达观点,但是他自己却悄悄的在司令部里高了个调查,让肚子疼派人打探了一番,得知司令部里大多数军官都主张,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自己的士兵换回来。向小强这些天也是一直参加统帅部的战争策划的,统帅部的军官食堂里,军官们这两天也是都议论这个事。向小强听了军官普遍观点,发现大多数人都想要把这几万“前俘虏”送出去,把自己的几千士兵换回来。大家似乎都有一个观点:

那几千大明官兵都是为了保家卫国被俘的,如果这次我们有机会把他们换回来而不换,而让他们永远在北清的地狱里,永远不能和家人团聚,那么今后谁还愿意再保家卫国、再冒着当俘虏的危险冲锋陷阵。

向小强很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说这种观点在中高级军官中都如此流行的话,那么下级军官、普通士兵们就不用说了。那也就是说,不论是人民卫队还是大明陆军,反正军队这边的人心都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把那几千大明官兵换回来的。不然就会打击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