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战必胜矣(第4/4页)

“一个世纪前,西方列强的炮舰无差别地来到东亚。他们带来两样东西:通商条约、优良制度。满清、南明、还有日本,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满清视西洋列强为仇寇,又恨又怕。他们将洋人的通商条约、优良制度统统视为丧权辱国,不得不接受前者,且极端排斥后者。而大明和日本,一个是满清的手下败将,一个是中华文明千百年的学生,心态都比满清谦虚得多,都能够放得下脸面,而将西洋列强视为老师,向人家虚心学习。

“我大明效法英国,主动立宪变法。到了今日,拜民主宪政之优良制度所赐,我大明民智开化、经济发达、工业强盛,已然成为亚洲各国优秀人才移民、政治避难的首选地,已经成了亚洲最文明、最富裕、最令人向往的国度。满清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口,这些在过去都是我大明无论如何无法抗衡的。但是如今,我们已经将其抵消掉了。不但抵消掉了,我们的优势还在不断增强,长江南北已然是攻守易势了。

“亚圣说得好: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靠着疆界上的铁丝网圈住百姓,不让百姓选择投靠更好的国家政权,这是徒劳的。不让人民用手选择,人民就会用脚选择。像满清这样用机枪和铁丝网,把国家变成一个大监狱,把全体百姓变成囚犯,结果怎么样呢?今晚大家都看到了,那边的百姓宁可九死一生,也要逃出囚笼。人的心禁锢得了一时,禁锢不了永远。

“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打过去的话,老百姓会怎么样。清军士兵们会怎么样。清军士兵,也都是老百姓的儿子。如今满清政权已然民心丧尽。不仅‘民’心丧尽,就连他们的八旗子弟、最贴心的自己人,也被他们自己逼得与他们为敌了……

“朕为什么知道今晚有大规模南逃?因为东厂上报给朕,满清最优秀的坦克设计师、也就是多罗贝勒、爱新觉罗·溥恒博士,竟然也在南逃的名单之列……溥恒先生早年留学德国,后又留学英国,先后学习机械设计和坦克车辆等设计。回到北清后,成名之作便是‘巴鲁图’坦克和‘库布’坦克。但是即便如此,因为英国是我大明的传统盟友,溥恒先生的留英身份便一直让他深受政治排挤……

“最近德国同满清翻脸断交之后,溥恒先生的留德身份,更是成为他的灾祸根源……直到最近两个月,为了援救溥恒先生免于进一步迫害,我东厂地下组织和他取得联系,为他安排了这次南逃。……朕刚才接到奏报,溥恒先生已经安然登上江心洲了。从此之后,满清将再无优秀的军工专家了。他们唯一可称得上‘优秀’的军工专家,已经被他们逼得投奔大明了。而自此,我大明又多了一位优秀的坦克设计师。

“打仗就是打人心。同一个民族间打内战,更是打人心。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满清已然是‘亲戚叛之’,而相对于满清来讲,我们大明则是名副其实的‘天下顺之’。

“诸位爱卿,至此,我帝国最高军政会议可以算是结束了。现在朕郑重宣布,大明的下一步国策,就定为北伐满清、恢复中华。朕今晚带大家来亲眼看的,不只是一次江上南逃,而是两岸人心。希望大家今后能够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共同完成我们这个历史使命。朕请大家坚信这句话: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