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山间空投(第2/4页)

一万多米的距离,舰队肯定看不到飞机,而飞机也仅仅能看到有一支舰队而已。至于里面有没有航母、航母上有没有飞机、上空有没有飞机,还要等飞得再近些。

一分多钟以后,海东青机群被发现了。

每架飞机的前、后、左、右都开始出现高射炮的黑云朵,同时都感到了剧烈的颠簸,还有弹片和钢珠打在机身上的“乒乒乓乓”声。

越飞越近,棉絮般的白云飞快掠过,灰黄色海面上是一个个灰黑色的身影,高空看去显得很小:

纺锤形的战列舰、巡洋舰,长方形的航空母舰,子弹形的驱逐舰,还有更小的扫雷艇……基本上每个身影全身都闪烁着亮点,好像圣诞树一样。但是,那些“亮点”可不是圣诞树上的小灯泡,而是火舌。每闪烁一下,就有一发炮弹被送上来了。

如果说在一小块空域内形成的火力密度,舰队火力实在是陆地防空炮部队所不能比拟的。

战列舰是最好的武器平台,全身的枪炮好像刺猬一样,从口径最大的381毫米主炮,到中口径副炮,到40毫米防空炮,到最小的20毫米机关炮,再到12毫米机枪……浑身披挂的武器形成了里外四层弹幕,虽然不至于“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但想往下俯冲进攻的话,就要付出一定伤亡。

当然,如果是俯冲轰炸机或者鱼雷机的话,付出一定的伤亡也还值得,毕竟有可能击中敌舰。但是战斗机的武器只有机枪,实在是图死无益。

三十多架海东青在舰队上空盘旋了一会儿,也没找到明军的飞机,眼见得周围防空火力那么密集,没什么便宜捡,掉头返航了。

见到清军机群没有傻呼呼的往下扑,明军舰队便把埋伏在东边15000米处的翠鸟战斗机群召回来了。

……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洪武号分舰队一直保持20节的航速,向西行驶。一下午也没等到清军那剩下的15架鱼雷机。直到下午三点半,收到南京的密电:根据东营机场的情报,清军的独立鱼雷机大队能起飞的都起飞了,剩下的都是各种故障、飞不起来的,约有十来架。还有五架半途返回来了就没再走,不知为什么。

这下洪武号舰队放心了,再没什么能够威胁到舰队的了。

16:00,十五架容克-52装满了货物,从东江舰队起飞,先航向西南,绕过旅顺半岛,然后转向正西,在茫茫渤海上空直飞华北大陆。

16:10,洪武号分舰队一直开到天津大沽口以东50公里处。

天津大沽口附近,本来是非常繁忙的海域,但现在四面除了茫茫的大海,竟是什么也没有。

自从上午这支明军舰队进了渤海,整个环渤海风声鹤唳、门户紧锁,没有一只船只出航。沿海各地的官府、军警一齐出动,把所有渔船、商船都看了起来,严紧片板出海。

平时不论是商船还是渔船,想出渤海都要经过重重审查的。渤海之外的沿海渔民出海,也都要村里扣留家人在陆地上的。因为清廷知道,一出了渤海,制海权就在南明手里了,而沿海百姓一有机会,就会驾船向南投奔南明。经常都有沿海百姓驾着小船、趁夜偷渡出渤海海峡的事情。

而现在一支南明舰队依然闯了进来,那就是说,连渤海内的制海权也不在满清手里了。清政府立刻紧张了起来,害怕出现大规模渔民驾船出海寻找南明舰队、集体投奔南明的事件。

清廷这么做,自然是堵住了百姓逃离黑暗的路,但也蒙上了自己的眼睛。洪武号分舰队虽然只在天津以东50公里,但却好像身在广袤的大洋中一样。天上没有一架飞机,四周没有一条舢板,更看不见陆地。

两艘航母在这里转向东南、顶风全速行驶行驶,开始大规模的放飞战斗机。

16:40,两艘航母总数168架中的100架翠鸟战斗机升空完毕,然后在上空盘旋编队,一边等候容克运输机编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