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海军准将邓尼兹(第2/6页)

他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海顿,原来是《皇帝弦乐四重奏》中的一段,1922年被定为德国国歌。原来魏玛时期,歌词有三段,但是到了纳粹时期就只唱前两段了。因为第三段有关于“自由”的字眼,遂在纳粹时期被“封杀”了。但是前两段的歌词却很合纳粹的胃口。但是后来,联邦德国仍然沿用了这首国歌,不过恰恰相反,前两段都不唱了,只唱第三段。

国歌唱完,全体德军军官自发的举起白兰地,又是大声欢呼三声,声震天花板:

“吼!!!吼!!!吼!!!”

然后让向小强瞠目结舌地一幕出现了,每个军官、尤其是那些狂热的党卫军军官,都直着脖子,把杯子里的白兰地一饮而尽。

向小强大骇:那可不是香槟,是将近四十度的白兰地啊!然后他马上想到,那些五六十岁的老将军们,总不会跟这些小伙子一样疯狂吧?还有那些不怎么喝酒的军官怎么办?

他四下望望,只见人家老头们的杯子里就倒了一点点,只够一个杯底。显然,人家心里有数,喝多少倒多少的。

向小强低头望着自己手中这么满满一大杯,足有二两五的琥珀色烈酒,心中直骂,哪个给我倒酒的,这么缺德啊!

身边的警卫也愁眉苦脸地望向他,似乎在请示怎么办。向小强见周围的德军军官们都看着自己,耸耸肩,仰着脖子“咕咚咕咚”全灌下去了。

……

“我靠……”

一道火流从舌根烧到嗓子眼,又从嗓子眼沿着食道,一直烧到胃,最后在胃里燃起熊熊大火。

向小强脚下晃了两下,眼冒金星,几乎就要栽倒。三十八九度的白兰地并没有中国四五十度的白酒厉害,而且向小强的酒量也足有半斤,但一口气灌下二两半,一般人确实受不了。

他的警卫可不敢一下灌那么多,毕竟职责在身。他扶了一下向小强,给他递了一杯矿泉水。向小强抓过来一饮而尽,才好了些。

再看周围德军军官,他们都大笑着,特别是那些年轻的,一个个的也都跟向小强差不多,脚下不稳,醉态惺忪。

集体豪饮过后,大厅里的气氛又随意、喧闹了很多。

这时候乐队又奏起了大明军歌的过门旋律,大厅里响起了一阵阵“嘘嘘”的声音,德军军官们都把食指放在嘴边,提醒周围同伴安静下来。

向小强攀着警卫的肩膀站起来,这时候已经是醉眼惺松了。但他这时候晕晕乎乎,全身好像打了兴奋剂一样,正是最佳状态。安静的大厅里,向小强和警卫相互揽着肩膀,两人端着酒放开喉咙,大声唱出热血沸腾的歌词:

“怒发冲冠,凭澜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两人扯着嗓子嚎完,又是一仰脖子,把杯子里的白兰地灌下去了。不过这次的酒是警卫倒的,就那么一点。要不然向小强非趴在这儿不可。

起初只有几处稀稀拉拉的掌声,然后很快,叫好声和跺脚声几乎把大厅天花板给爆了。德国军官们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慷慨激昂、震撼人心的调子、这种醉酒后放声而歌的粗犷感觉,再加上每人脑子里的酒精刺激,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腾起一股热血,高举酒杯,又“吼”起来。

德国人不愧为离不开音乐的民族,军人们也不例外。几杯酒下肚,大厅里又唱起了《莉莉·玛莲》。

这首歌太著名了,一战时候就广泛传唱于双方战壕内,到了二战,又被双方士兵疯狂喜爱。以至于后来纳粹的“广电总局”以扰乱军心为名“封杀”了这首歌,女主唱Lale·Anderson和相关人员也被关进集中营。但好作品从不会因为独裁政权的“封杀”而消失。《莉莉·玛莲》反而在德国越唱越响,最后见证了纳粹政权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