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带着岳母回南京(第2/5页)

同里的桥多,是出了名的。后世统计,镇上共有古桥四十九座。向小强感觉是每隔一会儿,就要从小石桥肚子下钻过去。特别是每座小桥上都提前站满了镇民,直接盯着他们划到自己脚下,钻进桥肚子,然后镇民们又齐刷刷地转过身,低头盯着他们从桥肚子另一侧钻出来。

向小强受不了了,这哪是游览,这简直就是游街。他问叶子羽有什么人少的地方吗,叶子羽意犹未尽地说,可以划到湖上去。向小强当即下令:转舵出镇,到湖上去。

小船很快摇出了古镇,进入了同里湖。镇子里有不少孩童、少年,也撑着小船尾随出来,在后面嘻嘻哈哈地看。但这要比在镇子里“游街”好多了。

昨晚他们就是从这里进镇的。晚上看不出湖有多大,但向小强现在看这个同里湖太小了,一平方公里的样子,也就是个大点的水塘,四面岸上都看得清清楚楚。他感到一阵憋闷,问秀秀附近还有没有大点的水域。秀秀怕他会玩疯了,犹豫着没回答,叶子羽在后面抢着大道:

“有啊姐夫,就在东边几里,过一个沐庄湖,就是澄湖了,那个湖大,有这个十几倍呢!姐夫咱过去吧?那里有好些打渔的,湖边船上还有小酒家,咱中午就不回去了,跟渔民买几条鱼,拿到人家船上酒馆烧着吃!”

小舅子的话立刻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向小强兴趣一下被撩拨起来了,当即同意。秀秀知道向小强和弟弟这下又要玩疯了,无奈地笑笑。她站起来招招手,唤过一条小船,让船上的小孩回去告诉尚老师,他们到澄湖上玩,中午不回去了。这些小孩都是在尚小君书院念书的,跟秀秀都很熟,当即都嘻嘻哈哈地答应了。

叶子羽不愧是水乡长大的小伙子,船技高超,架着小船钻进湖东边的小河,顺着小河左钻右钻,先是钻进一个更小的沐庄湖,然后再进入河道,很快,一个一碧万顷的大湖展现在面前。

这就是澄湖,太湖和长江之间的几个大湖之一。

向小强不常见到过这样大的水域。这比长江的水面可宽广多了。他感到畅爽之极,摇摇晃晃站起身来,像武侠小说里一样,朝着远处放声长啸。叶子羽也跟着他一起喊。秀秀坐在船上直笑,胡炯和另一个警卫也偷笑不止。到了湖上,胡炯也放松多了。这里一片宽广,几百、上千米内都没有别的船,保安要求降到了最低。

几个人在湖上畅游了一上午,叶子羽还应向小强要求,撑船到人家渔民的船边,看人家用鱼鹰打渔。渔民站在小船上,两排又黑又丑的“鱼鹰”,也就是鹭鹚,站了一船帮子。渔民用长杆一赶,鹭鹚们扑下船,纷纷钻进水里,过一会儿,不断地有鹭鹚喉咙鼓囊囊地飞上船。渔民抓过鹭鹚,倒提着翅膀,用手把它喉咙里的小鱼挤出来,然后再把它扔回水里。鹭鹚们不断飞上船,又不断被扔下去,不一会儿,篓子里就满了。

向小强看得大呼过瘾,这玩意儿,要是在后世旅游景点看一回,都要收钱的。现在原汁原味的让他看了个饱。他们跟渔民买了一些小鱼,接着又撑船到远处湖心,看人家用鱼网捕鱼。

但这明显没有鹭鹚捕鱼有意思,还极耗耐心。向小强看了一网就不要看了,又跟人家买了两条大鱼,每条都是一尺多长,放在小船上,任它们扑腾。这时候已是中午了,叶子羽便撑着船到湖岸一处地方,芦苇丛中聚集着几条稍大的船,挑着酒幌子,这就是传说中的船上酒家。

他们挑了一家最大的船上去,让人家把鱼做一做,又炒了几个菜,烫一壶酒,几个人大呼小叫地吃起来。这种湖上小酒家做的鱼,虽不及后世鱼馆的“一鱼四吃”,但要的就是这个气氛,芦苇荡中、渔船之上,喝着温黄酒,吃着红烧鱼,还是自己划着船、亲手跟渔民买的……味道怎样已在其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