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闪电战教学(第3/6页)

“有大炮?”

向小强咂咂嘴,说道:

“比它厉害的大炮多的是。”

“那么……子弹打不透?”

郑恭寅又猜道。

向小强皱皱眉头,笑道:

“要说防护能力,我们长江防线上哪一座小碉堡都比坦克强上几十倍。”

过了片刻,朱佑榕盯着向小强,试探着说道:

“坦克能移动?”

“正确!”向小强满意地一敲黑板,飞快写下“机动”二字,“坦克能移动,这是它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势!在军事上,我们叫做‘机动’。……陛下,您真的很聪明。”

朱佑榕脸上露出开心的微笑,郑恭寅也望着外甥女,喜不自胜,好像比说自己聪明还高兴。向小强都不禁怀疑,这老狐狸不会是连续说错,好衬托朱佑榕聪明,哄她开心吧?

不过向小强这句话真不是恭维。作为一个毫无军事基础的人,一个一战后阵地战思想时代的人,特别还是一个女孩子,能两次准确地突破问题的中心,很不简单。向小强越来越喜欢这个学生了。看来朱佑榕不单是个娇生惯养的乖宝宝,还是个悟性很高的学习者。

向小强在黑板上按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写下:大炮(进攻)——碉堡(防御)——步兵(机动),然后说道:

“陛下请看,臣写的这三种东西,分别代表了陆地战场的三种力量。火力最强的是大炮,防御力最强的是碉堡,机动性最强的是步兵。但是它们有严重的缺点。

“火炮打别人很厉害,但也很怕别人打它。不要说对方的火炮,就是一颗手榴弹、一排子弹,都可以杀伤炮兵,使火炮失去战斗力。而且火炮从行军状态转为战斗状态,还需要一定时间,不能像步兵那样立刻开火。

“碉堡,不管是钢堡还是水泥堡,都披着厚厚的铠甲,不要说子弹,口径小的炮弹都难以撼动。它内部的人员和武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但陛下说说,它的缺点是什么?”

朱佑榕毫不犹豫地说:

“不能移动。”

“对,不能移动。不能移动有两大后果,第一,我们修筑一座永备工事,花费了巨资,但它终其一生,只能呆在一个地方,火力只能达到眼皮地下这一小片。机枪堡只能覆盖几百米,更昂贵的火炮堡也只能覆盖几千米。第二,它是固定的,敌人是移动的,这就决定了它完全处于被动的境地。敌人可以迂回,可以绕过,碉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迂回,绕过。敌人更可以呼叫火炮将其摧毁,口径不够可以调来更大口径的。而碉堡却不能根据敌人的火炮口径而随时增强防护厚度。当然,更无法躲开。

“至于步兵,它的机动性最好,每天可行进二、三十公里,而且可以搭乘各种交通工具,以更快的速度前进。另外它的通行性最好,山地、丘陵、泥泞道路,步兵都可以通过。这一点是所有武器不能比拟的。但是步兵在战场上又是最脆弱、最渺小的。武器不过步枪,攻击范围几百米;防御不过钢盔,一颗子弹即可致命。”

然后向小强在“大炮(进攻)——碉堡(防御)——步兵(机动)”这三样的中间,重重写下了:“坦克”两个大字。

“哦,我明白了,”朱佑榕盯着这两个字,兴致勃勃地道,“这三种的优势,坦克兼而有之。既有火炮的攻击力,又有碉堡的防御力,还像步兵一样能够机动。因此,它是最厉害的。”

向小强笑道:

“陛下只说对了一半。并不单是三种优势‘兼而有之’,更重要的是三种优势‘灵活运用’。陛下可玩过石头剪刀布么?”

朱佑榕微微一笑,点点头。

向小强伸出手来:

“玩石头、剪刀、布,关键就在于你要跟对方同时出招,不知道对方会出什么,因此输赢难料。如果让对方先出,你后出,那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