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少佐、中佐和大佐(第2/2页)

这件事,不能用明朝的思维去套,也不能用清朝的思维去套,甚至不能用英、法、美、俄、德……等其他正常国家的思维去套。

正常国家遇到这种事,肯定是先让飞机降落,控制住了,然后再向国内报告,然后是内阁、或政府高层紧急开会,没有十几个小时,研究不出方案来。

但日本是个不正常的国家,要用不正常的方式来考虑。

向小强从后世来,他纵观过整个二战,整个太平洋战争,看过大量的解密资料和军史学家分析。他比这时候的其他人更知道日本陆军是个什么样的怪物。

日本陆军有“下克上”的传统。他们的中下级军官(即将级以下)习惯于自作主张,自行其是,特别喜欢瞒着高层自己做决定。外人可能会很奇怪,这和日军一贯的高度服从性太矛盾了。但日本陆军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矛盾的怪胎。这支军队在战术上是博士生,但在战略上是小学生。它可以打出相当漂亮的战斗、甚至是战役来,但在战略决策上,却总是显得很没脑子。很多足以影响日本国运的重大决策,往往就是一帮佐级参谋瞒着政府、甚至瞒着军部,擅自搞出来的。

比如9.18事变,就是关东军的一帮参谋们瞒着国内搞出来的既成事实。当然这一次运气很好,果子吃到嘴了。不过由于这一次导致的自信极度膨胀,几年后的所谓“支那事变”,他们发现无论自己的嘴巴张得再大,也无法咬下整个“果子”。反而将日本举国拖入了泥潭,拉开了最后“一亿玉碎”的序幕。

向小强在后世看过一个笑话,抗战重庆大轰炸时,蒋介石烦躁地说:“娘希匹的,我也给他们炸烦了,要不,就跟他们谈判?可是找谁谈呢?天皇不顶事,首相走马灯似的换,连个谈判的对象都没有。”这时候,旁边的幕僚说:“委员长,要跟日本人谈判的话,就要找三个人。”蒋问:“哪三个人?”幕僚说:“大佐、中佐和少佐。”

……

向小强心里很清楚,在这十几分钟里,作下这个重大决定的,就是驻朝日军陆军航空兵部队的某个大佐、中佐或少佐。

日本也和明朝一样,不单设空军,而是把航空力量分属陆海军,称为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平壤机场的人,正是那帮桀骜不驯、习惯“下克上”的日本陆军中下级军官。

要是接到报告的是个将军,肯定就要报告国内了。但一个机场不可能有将军。接到报告的只会是个“佐”。做这种胆大包天的决定,正是这些“佐”的风格。

但向小强不得不承认,做这个决定的那个“佐”,这次的确高明的很。如果明朝女皇座机降落在朝鲜,那对日本方面一点好处没有,只能是个烫手山芋,连扣留都不好扣留,只能礼送出境。

如果落到清朝手里,就有好戏看了。不管清朝现在想不想和明朝打仗,礼送明朝女皇回去,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么明朝不管想不想打,遇到这种事,按照一贯的对清策略,只能是一个字,打。

日本肯定会在一旁扇风点火,尽量让战争打火、打大、打全面。待双方都打得精疲力竭时,日本养精蓄锐之师大举出动,趁火打劫,就算吃不下整个中国,也可以与某一方签订城下之盟,搞到一块垂涎已久的大陆领土。至少以清朝一贯的风格来看,肯定要拿土地换和平的。

这是向小强在杜子腾的基础上,做的进一步分析。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日本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女皇座机上坐的并不是明朝女皇,而是一支全副武装的突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