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司马迁的异域知音华兹生与《史记》(第4/5页)

精装本出版后销量不错,几年后出版社建议华兹生从两卷中选出一部分出平装本。华兹生部分接受了这一建议,在原有的译文中选了14篇,同时增译了汉代以前的5篇,形成了一个新旧结合的版本,内容依次为:《伯夷列传》、《伍子胥列传》、《田单列传》、《吕不韦列传》、《刺客列传》、《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秦楚之际月表》(节译)、《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郦生陆贾列传》、《刘敬叔孙通列传》、《河渠书》、《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大宛列传》、《酷吏列传》、《货殖列传》。列传在这里所占的比例更高了,《伯夷列传》和《货殖列传》恰好是《史记》列传部分的一头一尾,也被移植到了这里。单卷平装本于1969年出版,题目为Records of the Historian:Chapters from the Shih Chi of Ssu-ma Ch'ien。

随着时间的推移,精装两卷本和平装一卷本在市面上都难以获得了。修订再版的想法逐渐浮上华兹生的心头。1989年他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和该校翻译研究中心负责人讨论了这一想法的可行性,翻译中心最终同意和哥大出版社合作推出三卷的新版本——前两卷为1961年版的修订本,是关于汉朝的内容,第三卷为新增的关于秦朝的历史。1990年华兹生在翻译中心工作了半年,全力进行修订和翻译。三卷精装本于1993年面世。新增的秦朝卷不像前两卷汉朝部分那样依据主题排列,而是直接按照《史记》原有的顺序选译了13卷:《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六国年表》、《商君列传》、《樗里子甘茂列传》、《穰侯列传》、《白起王翦列传》、《范雎蔡泽列传》、《吕不韦列传》、《刺客列传》(节译)、《李斯列传》、《蒙恬列传》、《滑稽列传》(节译)。

新的三卷本出版后,有学者建议华兹生将《史记》其他卷目也翻译出来,以成完璧。华兹生经过认真考虑后,决定止步于三卷选译本。他认为自己对《史记》的兴趣始终在文学方面,三卷本已将《史记》中文学性最强的内容全部呈现。再说,要翻译《史记》全文必须面对一些困难的章节,如礼书、乐书、律书、天官书等,需要非常专门的知识,而这是华兹生所不具备的。就学术而言,知其不可而不为,是明智的。

就三卷的大部分内容来说,华兹生应当视为《史记》最早的英译者。只有个别篇目前人也曾翻译过,比如《李斯列传》。

1938年美国学者卜德(Derk Bodde)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第一个统一者:从李斯的一生研究秦代》(China's First Unifier:A Study of the Ch'in Dynasty as Seen in the Life of Li Ssu),该文以李斯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从政治、社会、经济和哲学活动等方面探讨了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作为美国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该文从英文文献的角度来看,最大的贡献在于将《史记·李斯列传》翻译成了英文,是英语世界最早的全译文。

学术是在发展的。卜德之后有华兹生,华兹生之后则有倪豪士(William H.Nienhauser)。就在华兹生三卷本出版的第二年,倪豪士领衔的《史记》全译本第一册问世了,翻译工作从1980年代末开始,到目前为止,一共出版了6册,分别是汉以前的本纪、汉代的本纪、汉以前的世家(上)、汉以前的列传、汉代的列传(一)、汉代的列传(二)。根据计划,全部出齐将有12册之巨。倪豪士曾多次表示,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这一名山事业。

对于倪豪士的翻译小组而言,华兹生的译本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参考。五十多年前,当华兹生独自一人开始翻译时,他能参考的英译本非常有限,对他帮助最大的是沙畹(Edouard Chavannes)的法译本(Les Mémoires historiques de Se-ma Ts'ien)。从1895年到1905年,沙畹用十年功夫将《史记》的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中的十七篇(至《孔子世家》)陆续翻成法文并分五册出版。沙畹以“信”为最高目标,译文附加大量的实证性注释,学术性极强,不仅是他个人的最高成就,也成为西方汉学的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