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胡笳十八拍(第2/4页)

很不幸,蔡文姬成为了被掳掠的众多妇女中的一员,被强行带到了南匈奴。

遥想当年,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王昭君出塞和亲,已经是崇荣备极,风流妍尽,却也沿途哭泣,一步一回头,凄凉无限。

现在的蔡文姬,被番兵用大索捆在马后,迎着无尽的朔风与黄沙,忍受着数不清的凌辱和虐待,当真生不如死,其悲惨的境况不言而喻。

这一年她才二十三岁。

不幸中的大幸是,匈奴兵见她年轻貌美,把她当成最佳战利品进献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这样,她才不致于沦落于风尘之中。

左贤王很爱她,和她一起生下了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

既然这样,就算了吧,劫后余生,能苟存性命于乱世,又遇上了爱恋自己的男人,而且,这个男人的身份、地位都还不错,那就认命吧。

谁说不是呢?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从这一点上说,蔡文姬的际遇比很多被拐妇女强多了。

可是,对蔡文姬来说,南匈奴不但是异乡,还是异邦,它的语言、风俗和生活习惯跟中原太不相同了,虽然她也学会了吹奏“胡笳”,也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却始终不能适应。

每当风起,每当雪落,蔡文姬都不可遏止地怀念着自己的父母之邦。

对月映雪,她吹奏起胡笳,呜呜的笳声传遍了千万个帐篷,无数的南匈奴人早上醒来,一摸脸颊,湿湿的,全是泪。

蔡文姬自己的忧闷痛苦却丝毫没有减少。

春天来临了,北地仍然冰天雪地,狂风怒吼。蔡文姬就一个人伫立在风雪之中,遥望南方,思念故土。

遇上了有客人从南方来,她就会迎上去打探故乡的消息。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虽然是宋朝人写的,但对蔡文姬来说,心情是一样的。

故乡啊故乡,我梦中的故乡,我虽已不能再拥有你,但关于你的一切,仍是我记忆的全部,魂牵梦萦,至死不渝。

这种刻骨铭心的思乡苦楚苦苦地缠住蔡文姬,一缠就是十二年。

这十二年时间里,中原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扫平北方群雄,中原处于恢复和发展中。

曹操是蔡邕很要好的朋友,某个午后,他突然想起了曾经的老友,想到老友没有儿子,仅有的一个女儿又不知下落,就很有些过意不去,很想为老友做些什么。

通过向南来北往的行商打听,知道了蔡文姬流落在南匈奴,就决定要把蔡文姬迎回。

他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向左贤王赎人。

左贤王当然舍不得蔡文姬走,但又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同意蔡文姬归汉,但蔡文姬所生的两个儿子却必须按匈奴风俗留下。

要回中原了,蔡文姬悲喜交集,进退两难。

多年来,蔡文姬一直活在痛苦中,现在,终于可以结束这种被发左衽、食羶肉、喝酪浆的生活了,要走的前夜,蔡文姬又肝肠寸断,万分不舍。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是对自己恩爱有加的这样一个男人。

看着难离难别的左贤王,蔡文姬的心软了,一个留字几乎就要夺口而出,摧肝裂肺,泪如雨下。

而膝下两个未成年儿子的啼哭,更让蔡文姬的心在那一刻四分五裂、支离破碎。

那一夜,蔡文姬抱着两个儿子在左贤王的跟前哭了,倦了,累了,睡了,醒了,又哭了……

第二天,终于要启程了,在汉使的一再催促下,蔡文姬在恍惚中登上了车子,随着车子缓缓启动,生人作死别,想着这一去,再也不能回来,此生再也不能见到自己的骨肉,她悲从中来,奏响了一曲天地为之动容的《胡笳十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