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次“党锢之祸”(第2/2页)

范母带着孙儿来了。

范滂向母亲拜辞说:“我死了,弟弟同样会孝敬您的。您不要过分伤心,就当儿子是得病身亡罢了!”

周围的人听了,无不落泪。

范母却说:“你能和李膺、杜密齐名,死有何恨?要有好名声,又要得高寿,天下是不会有这样的好事的!”

范滂跪着听母亲说完,起身嘱咐自己的儿子说:“我要叫你做坏事吧,可是坏事毕竟是不该做的;我要叫你做好事吧,可是我一生都没做有坏事,却落得这步田地。”一句话没说完,不由得放声大哭,挥手让儿子扶着老太太回去。

即日,范滂跟随吴导上京,同样被拷掠死在狱中。

像李膺、范滂这样被杀的一共有一百多人。

死了一批,又牵连出一批。

他们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相继下狱,被囚禁起来的,有六七百人。

这还远没有结束,不久,又有太学生一千多人被拘捕。

另外,凡有替这些人说话的,也一律受到了严惩。

有一些在海内有声望的,或者跟宦官有一点怨仇的,也都被宦官诬指为党人,遭到逮捕,不是被杀,就是充军,至少也是禁锢终生。

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刚到京师,不知事件来龙去脉,被宦官曹节等人骗去镇压窦武,刘宏准备给他封侯,可是他知道了自己误杀忠良,为虎作伥,悔得肠子都青了,死活不肯受封,跪求刘宏为窦武、陈蕃等人平反。

曹节看他不上路,大怒,要拿他问罪。

张奂表现得很有性格,将乌纱帽一扔,和李膺等人一样,直接跑到监狱自首,最终被罢官回家,禁锢终生。

度辽将军皇甫规认为自己是西州的英雄豪杰,而被牵连逮捕入狱的都是天下知名的贤才,就以没被捕入狱为耻,愤然上书说:“臣以前曾推荐过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人。另外,臣也曾被太学生张凤等人上书所讼,是为党人所附。快来捉我入狱吧。”不过因为他的威名太盛,此事不了了之。

郎官谢弼上奏章为窦武、陈蕃等人鸣冤,却很快被下到狱中。

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要求赦免党人,竟被曹节乱棍打死……

种种迫害,一直延续到刘宏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才停止。

而经过这场浩劫,天下儒生几乎被清洗一空。

这就是历史上第二次“党锢之祸”,贤能忠义进步势力遭到彻底摧毁,宦官专权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历史上的普遍观点认为:党锢之祸已经严重损伤了东汉王朝的根本,所谓“士类歼灭而国随以亡”,朝廷内清正的官员基本被杀害殆尽,宦官为所欲为,鱼肉百姓,最终天怒人怨,酿成黄巾之乱,为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是的,陈蕃、李膺等党人忧国忧民,冒死直谏,怒斥奸邪,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堪称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们虽然被打压,被杀害,但他们不畏强暴、敢于冒死直谏、怒斥奸邪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变法败后,写就一首题壁诗,诗云: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诗句雄壮激越,同时也不乏对东汉名士的敬仰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