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轼君立君如儿戏(第2/2页)

至于杜乔,梁冀并不肯就此罢手。

他派人到杜乔家恐吓说:“你应该快点自杀,妻子和儿女可以得到保全。”

杜乔不肯接受。第二天,梁冀派人骑马到杜乔家门口,没有听到里面有人啼哭,于是报告梁太后,将杜乔逮捕下狱。结果,杜乔也死在狱中。

梁冀将李、杜两人的尸首置于洛阳城北十字路口示众,下令:“有敢来哭泣吊丧的,予以惩治。”

李固的学生、汝南人郭亮,还不到二十岁,左手拿着奏章和斧子,右手抱着铁砧,到宫门上书,乞求为李固收尸,没有得到答复。

郭亮又和南阳人董班一同去吊丧哭泣,守着尸体不肯离去。

夏门亭长喝斥说:“你们这些书呆子!竟然冒犯皇帝的圣旨,活腻了吗?”

郭亮大吼道:“我们为李、杜二公的大义所感动,岂知顾及自己的性命?你等休要用死来吓唬我!”

吼声惊天动地。

梁太后知道了,将郭亮、董班二人全都赦免。

杜乔从前的属吏、陈留人杨匡,听说杜乔死了,领着家人,边走边哭,连夜赶往京都洛阳。

沿途百姓被哭声惊动,纷纷围观、议论。

到了洛阳,杨匡穿上旧官服,头戴束发的赤巾,伪称夏门亭吏,在杜乔的尸体旁护丧,这一守就是十二天,杜乔的尸体已经腐烂,臭不可闻,但他仍然不离不弃,怎么赶都赶不走。

都官从事将他收入监狱,奏报朝廷。

梁太后同情他的义举,不但将他赦免,还同意让杜乔和李固的尸体归葬家乡。

于是,杨匡和郭亮、董班一起,分头将杜乔、李固的灵柩送回家乡。

三人发誓,此生不再出来做官。

天下正直之士也为李、杜之死大感寒心,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