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燕然勒铭(第3/3页)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窦宪与耿秉各率四千骑,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率万骑从朔方鸡鹿塞(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哈萨格峡谷口)出兵;南单于屯屠河率领万余骑从满夷谷(今内蒙古固阳县)出兵;度辽将军邓鸿和边境地区归附朝廷的羌胡八千骑、左贤王安国万骑从翩阳塞(固阳县境)出兵。三路大军分路合击,约定在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尔泰山东脉)会师。

窦宪与耿秉所率大军在稽洛山(今蒙古境内的汗呼赫山脉)与北匈奴单于遭遇。

为了将北单于驱逐到涿邪山,以便由三路大军合围,一举全歼,窦宪分别派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率领南匈奴一万余精锐骑兵与北匈奴单于展开大战。

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

北匈奴军饱受饥饿之苦,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哪里经得起汉军的攻击?

北匈奴军一败涂地,北单于在乱军中落荒而逃。

窦宪整军追击,直追杀到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大部落王以下一万三千人,生擒者甚多,还俘获了各种牲畜百余万头。而由大部落副王、小部落王率领前来投降的,先后有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

想当年,战神霍去病进击祁连山,每次所俘不过数万人。窦宪这一役之功,却远超前辈英雄。

以后的事实证明,窦宪此战的战果之盛,非但空前,而且绝后。

壮哉,这千秋不朽的赫赫功勋!

北单于既已远遁,窦宪派司马吴汜、梁讽携带金帛沿路寻找。

不久,他们就在西海上找到了北单于的踪影,于是散发传单,诱以重利,实施招降。

北匈奴人心离散,北单于自觉无路可逃,只好接受投降,仿效当年呼韩邪单于归汉的先例,率领他的部下与梁讽一起回到私渠海,准备到洛阳拜见汉天子。

如此,涿邪山就不必去了,窦宪、耿秉率军出塞三千余里,登上北匈奴腹地燕然山。

当年,霍去病率兵长袭两千里,深入漠北,追杀匈奴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匈奴高官八十三人,仍然马不停蹄,一直追杀到狼居胥山,筑坛祭天,威武还师。

窦宪效仿前人,在巍然屹立的燕然山顶上,不但祭天,还让一代文豪班固写了碑文,刻在石碑上,记载此次征战的丰功伟绩,振大汉之天威。

尔后,窦宪班师回国,驻扎五原。

而狡猾的北单于听说汉王朝大军已经入塞,就止步不前了,只派他的弟弟右温禺鞮王随梁讽前往洛阳,向汉朝廷进贡。

窦宪勃然大怒,遣返右温禺鞮王,再次出征。

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七月,窦宪将兵出镇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与南单于计议消灭北匈奴。

南单于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受重伤逃走。

永元三年(公元91年),窦宪派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单于,斩首五千余级,北单于遁逃,不知去向,北匈奴国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