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不抛弃、不放弃(第2/2页)

祖国,您来迎接我们了吗?

耿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凝神屏气再细听,城外的呼声再次响起,没错,这是范羌的声音!

那一刻,耿恭他们落泪了。

救兵,救兵终于到了!

大家打开城门,涌出城外,与前来救援的汉军部队紧紧地搂在一起,放声痛哭。

哭声悲壮凄厉,穿透时间空间,震撼所有为生命而战斗的人。

次日,耿恭等人同救兵一道返回,北匈奴派兵追击,汉军且战且走。

耿恭本部二十六人饥饿已久,连日奔波,途中不断有人脱力死亡。三月,抵达玉门关,只剩下了十三人,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中郎将郑众为耿恭及其部下安排洗浴,更换衣帽,并上书说:“耿恭以单兵守孤城,挡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司徒鲍昱深赞耿恭节义超过苏武。

刘炟于是拜耿恭为骑都尉,跟随耿恭生还的十三人,也各有封赏(其中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范羌为共丞,余者皆补羽林)。

耿恭和疏勒城的守兵,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堪称大东汉的铁血英雄。

戊校尉、己校尉已经撤回来了,接下来的事,是还要不要保留西域都护,是不是把尚在西域辛勤工作的班超传召回国。

司空第五伦的意见是:撤;司徒鲍昱的意见是:不撤。

两人并不是故意要抬杠,他们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

鲍昱一派认为,“孝子无改父之道,征伐匈奴,屯戍西域,先帝所建,不宜回异”,强调征伐匈奴、屯戍西域都是汉明帝的既定方针,不宜更改。

第五伦一派的说法却是:“秦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改前代政策,卒亡四海。故孝元皇帝放弃了珠崖之郡,光武摒绝西域之国,不能让鱼鳖去掉鳞甲而穿上我们的衣服。现在伊吾之役,楼兰之屯兵,久而未还,绝非老天爷的意愿。”

第五伦们说得这么精辟、这么深刻,刘炟不得不慎重地考虑他们的意见了。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存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