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代明君(第2/2页)

在史学发展上,他对史学著作的编纂非常重视,重用著名史学家班固,让他担任兰台令史,从事《汉书》的撰写,对史学撰述的贡献不容小视。总之,刘庄之世,吏治清明,境内安定,其当政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余年,但他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礼制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及西域各国联系上的建树却是引人注目的。他不仅继承了光武帝的事业,更把光武帝的事业推上了一个高峰,刘庄完全称得起他帝号中的“明”字,汉明帝,一代明君是也。从这一点来说,光武帝在选择帝国继承人的问题上,是极具眼光的。事实证明,原定继承人刘强,是一个平庸无能之辈,而且是个病秧子,身体素质差,比刘庄提前十年就挂了。

而和光武帝相比,汉明帝刘庄在皇帝候选人的选择上,眼光也同样很准。

他看中的是第五子刘炟。

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封建礼制中,刘炟非嫡非长,很多人搞不通汉明帝为什么会选中他。

其实原因很简单:才能。

汉明帝看中的是刘炟的才能。

不是说有嫡立嫡吗?好,刘炟虽然不是皇后所生,但可以过继给皇后养。

上文说过,皇后是马援的三女儿,容貌绝伦,婉娈娴静,很得汉明帝的宠爱,却终其一生都未能生育。

汉明帝将刘炟交给她抚养,安慰她说:“人不必自己亲生儿子,只怕抚养他人子而不加意爱护。”

马皇后一代贤后,相夫教子,母仪天下,爱护刘炟,视同亲生。

汉明帝驾崩,刘炟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大宝,年号“建初”,将马皇后尊称为皇太后。

这一年,刘炟才十八岁。

相对来说,十八岁,还太嫩。

龟兹国敢公开搞对抗,车师国敢降而复叛,就是觉得刘炟太嫩,嘴上没毛,这才目中无人地选择了跟北匈奴老大混,一条道走到黑。

然而汉明帝没有看走眼,刘炟一上台,就显示出了他干练的一面。他先是下诏大赦天下,赏赐天下男子爵位(和土地亩数挂钩),每人二级;流亡无户籍想安顿下来好好过日子的,每人一级。鳏、寡、孤、独、患绝症、穷得活不下去的,每人发三斛粟。这个赏赐很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民心大悦,政权交接顺利,境内安定。接下来,又大行进贤退不肖之事,进赵憙为太傅,领尚书事;以大司农牟融为太尉,与赵憙同领尚书台事务;令人比较称道的是,他还把远在蜀郡任太守的第五伦破格拔为司空。

这三位,都是时代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