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景治水(第2/2页)

听到人们提起王景的名字,刘庄精神为之一振,召见王景,询问治水方略。

王景胸有成竹,全面分析了河汴情形,应对语言精辟,侃侃而谈。

是了,就是你了。

刘庄御笔一挥,钦点王景为工程总监,并赐《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等治河专著供其参考研究。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四月,工程上马。

刘庄征发了役夫数十万人,着手治理黄河。

王景通过实地勘测,规划出一条从荥阳(今郑州北)到千乘海口(今山东利津境内)的堤线,长千余里。

然后又“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裁弯取直、疏浚浅滩、加固险段,每隔十里修建一个水闸,而水闸之间的水流能相互调节,“无复溃漏之患”。

全部工程在次年夏天完工。

从世界水利史上看,在生产力和机械工程很落后的情况下,治理黄河这样大的工程,能取得如此圆满成功,不能不称之为奇迹。

王景也因此名扬天下,连升三级为侍御史。

尽管王景注意节省费用,耗资仍达100多亿钱,堪称世纪大工程。

当然,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这100多亿钱投入得很值。

王景治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后黄河经历800多年没有发生大改道,决溢也为数不多,河水顺利流入汴渠,灌溉两岸田地,老百姓交口赞扬。

大河波浪阔,风吹稻花香两岸!

黄河又重新成了中原大地一条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黄河下游两岸被淹过的几十个县的土地都变成了良田,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的大好局面。

据统计,国家的人口迅猛增加。史载,“永平、建初之际,天下无事,务在养民,迄于孝和,民户滋殖。”具体说来,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人口为21007820人,而到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已达到34125021人。经过18年的时间,人口就增加了一千多万。

大东汉威武绽放,帝国开始进入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