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废立皇太子,并不仅仅是爱屋及乌(第2/3页)

晚年的刘秀,爱惜民力和国家财力,反战厌战,全心致力于与民生息,基本上,谁和他谈论军事谁触霉头。

皇太子刘强对父亲行军打仗的事很有兴趣,跟很多青少年一样,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崇拜。一天,向父亲请教攻战之事。

刘秀大为生气,斥责道:“往昔卫灵公向孔子请教争战之事,孔子不答。此非尔所及。”

刘强是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所生,刘秀定都洛阳,立郭圣通为皇后,刘强为太子。

可是,天下人都知道,刘秀最爱的人是阴丽华。

“娶妻当如阴丽华,仕宦当如执金吾”,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玩笑话。

刘秀心中的皇后是阴丽华。

可是刘秀自北渡黄河,出使河北,就与阴丽华两地分隔,没生有共同的儿子。

郭圣通有子,母以子贵。

阴丽华只做了一名贵人。

这成了刘秀的一桩心病。

阴丽华很争气,自从入了洛阳皇宫,便连生了五个孩子。

其中的大儿子刘阳聪明伶俐,十岁就读懂了《春秋》。

天才啊!刘秀赞叹不已。

而在“度田”运动中,刘阳对那张“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纸条的解释,更让刘秀对他刮目相看,大为赞赏。

最绝的还不止于此。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河南原武县有人煽动民众造反。刘秀派大军征剿,但是由于原武城太坚固,士兵死伤很多,迟迟攻打不下。刘秀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众大臣都建议悬赏贼首。刘阳却另有建议,说:“贼人胁众造反,必然不能长久。这中间肯定有许多人心里后悔,想逃出来,只是因为外面包围得很紧,没有办法脱身,这才拼命死守。现在应该下令围城不要太紧,让他们出城,贼众一散,那些带头的就孤立了,很快就可以把他们抓住的。”

刘秀认为这个计策可行,依计行事。

其结果是:原武不日平定。

能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是最厉害的,也是刘秀最喜欢不过的了。

这样一来,刘强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而且,早在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秀就废了刘强的母亲郭圣通的皇后之位,将贵人阴丽华册封为皇后。

刘强虽然比不上刘阳聪明,但也没有蠢到对自己处境一无所知的地步。

他做出了一个很漂亮的行动:上书请求让位。

刘秀很爽快地同意了,改立刘阳为皇太子,他下诏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下诏的当日,刘秀便册立东海王刘阳为太子,改名为刘庄,而以东海王封原太子刘强。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刘秀这个决定是明智的。

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北匈奴的外交代表团来到武威郡,他们通过武威太守上疏刘秀,希望能与汉朝和亲。

和亲是件好事,刘秀召集公卿在朝堂商议,准备答应与北匈奴和亲,很多人也都举手赞成。刘庄却持不同意见,他说,北匈奴之所以想跟我们和亲,是因为看见南匈奴和我们和亲了,他们担心我们会出兵协助南匈奴攻击他们。实际上,我们既不能为南匈奴出兵,又与北匈奴走近,甚至做起了亲戚,南匈奴就会有其他想法,而南匈奴和我们疏远了,北匈奴就不会跟我们来往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刘秀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声称是,从而打消了与北匈奴和亲的念头,专心和南匈奴搞好政治依附和军事同盟关系。

这也奠定了东汉政府对匈奴联南打北的基本国策。

凡此种种,都表现出了刘庄过人的才华。

正是由于刘庄的聪明和能干,让帝国顺利渡过了柏杨先生所说的帝国发展“瓶颈期”(友情提示:柏杨先生所说的瓶颈期是指一个王朝政权自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到第二、第三代的时候,就进入了发展的狭道,它将面临了两个选择,或者是挤过去,冲破危机,开启一代盛世;或者是无法通过,消失于历史舞台。最具代表性的是秦、隋两朝没能通过瓶颈期,二世而亡。而西汉、唐朝、明朝等经过了诸吕之乱、玄武门事变、靖难之乱,最终开辟了一代盛世),及时地处理了宫廷危机,坚决地执行刘秀的治国措施,使国家的经济发展走进另一个辉煌,开创了“明章盛世”,为东汉二百年的历史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