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被卖的感觉(第2/3页)

刘玄当然不肯坐以待斃,命王匡、成丹和抗威将军刘均集结大军,屯于河东、弘农,严阵以待。

然而弘农一战,刘玄更始政权的讨难将军苏茂大败,死者千余人。

刘玄大怒,再遣丞相李松前往应战,岂料败得更难看,死者三万余人,李松仅以身免。

赤眉军连战连捷,士气高涨,分万人为一营,共三十营,进逼华阴。

刘玄再也不敢轻敌,命王匡、陈牧、成丹、赵萌驻扎于新丰,李松屯军于掫城,勒军自守。

刘秀之所以敢和刘玄翻脸,是他看准了一点:刘玄的末日快到了。

以樊崇为首的赤眉军以三十万之众,大举西进,刘玄更始政权,岌岌可危。

这正是刘秀彻底扫清河北境内流民军的绝好机会。

刘秀打算率主力北上,全力清剿流民军,然后平定幽州十郡,将之打造为自己的战略大后方。

应该说,清剿流民军,平定幽州十郡,都是刘秀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将其当作头等大事,全力以赴去完成。

但考虑到赤眉军向来以剽掠为主,每下一城,只是匆匆烧杀抢掠一番便呼啸而去,刘秀决定派一支军队开往关中,跟在赤眉军的后面,收拾这些弃城。

谁来担任这支军队的统帅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刘秀将这项任务交给了邓禹。

在刘秀看来,这是一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任务。

赤眉军在前面吃甘蔗,你在后面捡他们吐掉的甘蔗渣就行。

刘秀任邓禹为前将军,分兵两万,交付给他,西入长安。

可是这样一来,河内郡、钜鹿郡、魏郡这三郡就空虚了。

河内郡是横跨黄河南北的战略要地,而且这三郡侥幸没遭逢特别严重的兵祸,“城邑宗,仓廪实”,物产丰盛,是提供部队物资的重要基地,万不可失。

在邓禹的推荐下,刘秀任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反复叮嘱他说:“我委任你留守河内,就跟当年高祖委任萧何留守关中相同,你除了替前线积蓄军粮、厉兵秣马外,还要防备洛阳的朱鲔、李轶北渡黄河!”

为了力保河内不失,刘秀又任命冯异为孟津将军,率领魏郡、河内两郡兵马坐镇黄河北岸,加强对朱鲔、李轶大军的监视。

这么一来,刘秀的队伍就一分为四了,其中,兵力最弱、最不引人注目的就是冯异一军。

谁也没有料到,就是这个最不引人注目的冯异,却建下了不世奇功。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少时好读书,精研《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有将帅之才。但他为人很低调,平日在路上与其他将领相逢,总是主动引车避道。每次打了胜仗,诸将并坐论功、夸夸其谈之际,冯异默不作声,悄悄走出营帐,靠着树干,坐在树下,独享清静。

久而久之,军中号称其为“大树将军”。

平定了王郎,刘秀曾重新划分部队,很多士兵呼喊着要到“大树将军”帐下效力,足见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力。

冯异的责任是防备洛阳的朱鲔、李轶等人渡河偷袭河内。

实际上,李轶没有半点出兵河内的意思。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投机心理,纯粹的投机心理。

李轶,典型的投机分子。

当初,他算定了王莽必亡,曾鼎力支持刘秀兄弟起兵造反。不久,看见绿林军势大,就转身投靠了绿林军,和刘玄搞在一起,积极参与了策划杀害刘 的全过程。

这次也不例外。

他看见赤眉军人多势众,料定刘玄更始朝廷必败,便采取观望之态,一任赤眉军从离洛阳不足五十里的陆浑关长驱直入,大举西进,自己坐拥三十万大军,不做任何阻挡。甚至对刘玄的求救不理不睬,一任刘玄喊破喉咙都不做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