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渔阳突骑下邯郸(第2/2页)

这两个人,会同意投奔刘秀吗?

这两个人,一定会的。

吴汉很自信。

第二天,寇恂、吴汉和盖延、王梁见了面,四个人彼此惺惺相惜,都表示要做一番大事业。

回头一起劝说彭宠发兵联合上谷郡南下。

彭宠听了,犹豫不决。

王郎与刘秀,他不知道应该选择谁。

而且,刘秀至今也没有派使者来跟自己联系,寇恂一伙纯粹是在凑热闹。

你说你千里迢迢地发兵去帮他了,到头来会不会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呀?

如果能得刘秀重用还好,搞不好会是热脸贴上冷屁股呢。

再退一步说,如果刘秀兵败了,王郎怪罪下来,渔阳还不跟着遭殃?

基于种种考虑,彭宠迟迟不表态。

吴汉早已料到彭宠会有这种反应,他不慌不忙,从身上掏出了一件东西,郑重其事地交给彭宠。

彭宠看了这件东西,不由得两眼放光。

什么东西呢?

原来是一道檄文,一道署名为刘秀发出的檄文。

寇恂、盖延、王梁等人一看,就知道是吴汉一手伪造的了,哈哈,好你个吴汉吴子颜,居然有这一手,佩服佩服。

彭宠不知是假的,反复读着檄文,心思有些活动了。

但还是没给出答案,只对吴汉等人说,容我再考虑考虑。

看来,只能出杀手锏了。

回到吴汉府上,吴汉让寇恂给上谷写信,要耿况派上谷长史景丹领三千突骑从沮阴火速奔赴渔阳。

不日,景丹兵至渔阳。

看着上谷的军队已经出动,彭宠终于决定了:由吴汉行长史事,盖延、王梁为副将,领三千突骑与上谷突骑结成联军,挥师南下。

对于“突骑”一词的含义,唐人颜师古的解释是:“突骑,其言骁锐可用冲突敌人也。”即执行正面冲锋、“先登陷阵”的骑兵团。

春秋战国时期,马鞍、马镫尚未出现,骑兵的战斗力是非常有限的,人们骑跨在裸马的背上,两手必须牢牢地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才能保证自己在马匹飞驰的过程中不致摔落。很难想象,以这种骑射方式,在战场能有多大的杀伤力。所以说,这一时期的骑兵除了能在战场上迅速转移外,其作用只是侦察、侧翼包抄、骚扰遮断、偷袭和追击,无法充当作战主力。而随着马鞍与马镫的出现,骑手不但能和马很好地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可以在马背上完成各式各样的技击动作,更重要的是,骑手可以穿戴起重达四五十斤的铠甲,有效地冲锋陷阵。

人、马、铠甲,还有兵器,他们的质量合在一起,重达几百斤,在高速运动中,挟有巨大的动能和势能,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两汉以后,谁拥有强大的骑兵团,谁就是战场上的主宰!

而上谷、渔阳这两支突骑长年戍守在北方边境,他们的敌手是匈奴、鲜卑、乌桓等北方少数民族,可谓百战沙场。他们在与游牧民族军队的交手中,不断吸收和改进骑兵的攻击方式,胜可追,败可退,来去如风,机动灵活,堪称骑兵中的精华。

大军先克蓟县,斩杀王郎的大将赵闳。

此后,一路势如破竹,遇神杀神,遇鬼灭鬼,所向披靡。沿途斩杀王郎手下的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四百余人,缴获伪政权印绶一百二十五枚,使者节杖二把,斩首总共三万级。攻克下了涿郡、中山、钜鹿、清河、河间等二十二座县城,与刘秀会师于广阿。

王郎,你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